人体工程学中人、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题所述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建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为了进一步说明定义,需要对定义中提到的几个概念:人、机、环境、效能和健康作以下几点解释:

1。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中,“人”是指作业者或使用者;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人适应机器和环境的能力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机”是指机器,但较一般技术术语的意义要广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产品和工程系统。怎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的要求、符合人的特点的机器产品,是人体工程学探讨的重要问题。“环境”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噪声、照明、气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2。“系统”是人体工程学最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人体工程学的特点是,它不是孤立地研究人、机、环境这三个要素,而是从系统的总体高度,将它们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例如本书将讨论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人和机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显示仪、控制器、以及人的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机互依赖,从而完成某一个特定的生产过程。人体工程学不仅从系统的高度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也从系统的高度研究各个要素。

国劳动人民早就具有系统的思想,周秦至西汉初年的古医学总集(黄帝内经),就强调人体各器官的有机联系,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联系,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这些思想与人体工程学的“应激”理论极为符合。由于心理刺激而引起生理变化的现象,称为应激。它最早是塞里(selye)提出来的。塞里用实验证明,长期的心理干扰能损害身体健康。噪声产生应激,干扰人的性绪,引起血压、心率等心理变化就是一个例子。

3。“人的效能”主要是指人的作业效能,即人按照一定要求完成某项作业时所表现出的效率和成绩。工人的作业效能由其工作效率和产量来测量。一个人的效能决定于工作性质、人的能力、工具和工作方法,决定于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处理。

4。“人的健康”,包括身心健康和安全。近几十年来,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广泛重视。心理因素能直接影响生理健康和作业效能,因此,人体工程学不仅要研 究某些因素对人的生理的损害,例台强噪声对听觉系统的直接损伤,而且要研究这些因素对人心理的损害,例如有的噪声虽不会直接伤害人的听觉,却造成心理干扰,引起人的应激反应。健康的问题也包括安全问题,安全是与事故密切相关的概念。事故一般是指发生概率较小的事件。研究事故主要是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人体工程学着重研究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

了解了上述几个基本概念以后,就能更好地理解关于人体工程学的定义。这里的关键是 们应掌据两点,第一,人体工程学是在人与机器、人与环境不协调,甚至存在严重矛盾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建立起来的,它本身今天仍在不断发展。第二、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是系统中的人。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技术科学。技术科学是介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一大类科学。人体工程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科学与技术的全面发展,它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这三个层次来进行纵向探讨。与人体工程学有关的基础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系统工程等。在工程技术方面,人体工程学已广泛运用于军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企业管理、安全管理、航天、潜水等行业。从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关系看,人体工程学的最大特点是联系了关于人和物的两大类科学,试图解决人与机器、人与环境之间不和谐的矛盾。

人体工程学在解决系统中的人的问题上,主要有两条途径:

1。使机器、环境适合于人;

2。通过最佳的训练方法,使人适应于机器和环境。

任何系统按人体工程学的原则进行设计或管理,都必须同时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