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称为华夏?华夏的含义又是什么?

如题所述

《左传》中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向被称作礼仪之邦,叫做“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所以又叫做“华”。 



后来,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把“夏”当作族名,把“华”当作国名。“夏”是从夏水(即汉水)得名,“华”是因为华山而得名。但夏水只是一条很小的支流,华山也只是名山之一,算不上名气很大,很难成为一个国家的代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夏朝从一开始就以中央大国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国”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国之人”。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华夏的意思就是华夏民族,专指自尧舜禹至夏朝这段时期形成的民族部落至建国时期的民族种群,因属于第一次形成的名称,后代自商朝以后都陆续延续下来,以示正统而已。其中华,并不仅仅指服饰美的意思。其舜帝名重华,实际就是整个民族以其名代族名的重要意思。

而夏朝是第一个王朝,也意味着第一个家族,实际也是第一个族群控制多个民族进行融汇所形成的“国”,即第一个国家。所以才出现了“华夏”这个词。而且基本代指的是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在当时的地域实际是很小的一块。后来各个朝代的大国都是该族群逐步延续下来。因此,华夏即中华也就是中国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3

汉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古老的华夏族为主体,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他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华夏民族。今天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都可以骄傲的称之为“华夏民族”。

第2个回答  2021-10-03
央视科教频道讲,古人把最早采摘种植的部族叫做华族,最早农耕生产的部族叫做夏族,融合形成华夏族
第3个回答  2021-01-18

第4个回答  2018-01-01
关于华夏由来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华夏”是民族的名称。 这种观点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夏”这个名词则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说:“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另一种说法认为,华夏实际上是历史上夏族的一个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陕西、山西一带,后来这个民族不断向四处迁徒,逐渐形成“东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后来大夏变为夏族的总称,也是夏族的美称。

第二种观点认为“华夏”是地域文化概念。这种观点分两种说法。一种认为,

以文化高低定名。文化高的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民族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反之,“中国”以外的四方的文化低的地区和民族,就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来华夏不断壮大,凡是接受华夏文化的各个民族,大都纳入了传统华夏族的范畴,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称号了。另一种说法认为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 “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对于以上二种观点我个人认为:夏这个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陕西、山西一带,后来这个民族不断向四处迁徒、扩张,占领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即现在的中原地区,被夏人统治地地区当然简称夏了,所以夏人当然是中原之人。夏人统治的地区西起甘肃、东到黄河下游当时来讲非常之大,所以夏又有“大”之意。但是“华”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张一方先生认为:由左传引文可见,华为荣,夏为大等解释均为不妥。这似乎只是中华成为泱泱大国以后的望文生义。华夏应类似炎黄,源于实体,并非形容词。夏应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名字。正如阴历又名夏历,据说因为夏朝就已经采用此历。华先于夏,与夏并称,故来源应相似。遍阅辞源、古典,华应该源于中华始祖伏羲的故土,华胥国之名。华胥国据考古发现,我们推测大约的时间应是从伏羲诞生前到炎黄出现时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为甘肃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及黄河流域之一段。

然而,《说文》载:“夏,中国之人也。”观其字形,上为头,中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头顶上为象征权力的木板,两手叉在腰间,身体支撑点放在一条腿上。整个形象威严、自信、孔武有力。夏明明是画的一个人为什么是大或者是中原之意呢?

唐善纯先生从语音学考证,试图揭开了尘封千古的历史之谜。华,上古音:晓鱼切(xoa)或匣鱼切(yoa);夏,上古音:匣鱼切(yoa)。“二字音近义同,窃疑仍是一语”。《左传.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夏、华对举,同义反复,是其明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夏、华其实是一回事,只要揭开“夏”字之谜,“华” 字之谜便迎刃而解。

然而被奉为汉字源头的甲骨文中却没有“夏”字。按理说,商是灭了夏而建立的,在数万计的甲骨文中有年、春、秋唯独没有“夏”这个字。咄咄怪事!甲骨文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字,按理说夏应有较原始的文字,但据考古没有发现夏朝关于文字的蛛丝马迹。

由此,可推断夏不是汉藏语系的建立起来的政权。那么夏是什么民族呢?我们还是从夏的创建者禹的身世说起吧。《淮南子·修务训》:“禹生于石。”这与东方民族的卵生传说明显不同,是受西方羌族崇拜白石有关。《诗经》:“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土方”,原本理解为土地即四方,但甲骨文的揭密,让我们知道“土方”是商西北的一个方国。郭沫若考证为:土方即戎狄。禹的部落称为夏后氏,而《史记匈奴传》也说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匈奴”急读即“胡”。《广雅·释诂》:“胡,大也。”胡与夏上古音同音又同义。因此,夏与匈奴是同一个名称的演化,禹必是匈奴人。

匈奴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ya这个词根在阿尔泰语系中有“高”、“大”之意。前面讲到夏,上古音:匣鱼切(yoa),也有“大”之意。扬雄《方言·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状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上古时秦晋为戎狄聚居区,保留阿尔泰语系的词根,毫不见怪。由此可见,夏是阿尔泰语系ya的音译,本译为大。

华是阿尔泰语系ya的另一种音译,与夏同义。1959年陕西蓝田发现的铭文曾出现“华夷”一词,据郭沫若考证为:北方的阿尔泰人。《尚书》中蛮夷猾夏的“猾”,孔子认为是乱,唐善纯先生认为是“华”。因为猾亦作滑,春秋时期的滑国被认为是狄人所建,《粱书》将西域白匈奴所建之国称为滑国。历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所谓“滑”即匈奴的简称“胡”的音译,而胡与夏上古音同音又同义,所以再次印证华夏同义反复,为大之义。

综上所述,我们从唐善纯先生的思路可以看出,商灭了夏以后占领了夏地即中原地区,所以华夏有中原之义。夏曾经长时间称霸中国北方地区,所以很多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都借用阿尔泰人的威名。正如蒙古的称谓,原本蒙古只是一个部落,成吉思汗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原本不属于蒙古部落的塔塔尔、汪古惕等部落也纷纷自称蒙古,以此自我吹嘘。这一说的提出,也许伤害了某些人的民族自尊心,但是我们要知道,汉族本身就是众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呀!

华夏到底是民族的名称;是地域文化概念;或是国名;还是阿尔泰语系中的匈奴之义?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华夏的由来终究还是个千古之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