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七律谁最强,100个诺贝尔奖都抵不过他

如题所述

小子手边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每天睡前都要把玩一番。时间久了,贪念就上来了,遂买来全唐诗看,大多一知半解。再后来看了叶嘉莹、蒋勋等名家讲唐诗,才渐渐有了点感想。上次,小子把写绝句的大师们捋了捋,整了篇《彪悍大唐,小小绝句都玩出了喜马拉雅的高度》,没想到竟赢得不少大侠的喝彩。还有人私信小子,希望再整点儿,也好供大伙儿茶余饭后吹吹牛。
其实小子才疏学浅,完全属于班门弄斧、自娱自乐、没事找抽型。但既然承蒙各位抬爱,也就不好再继续装逼,这次就唐诗中的七律,谈点个人看法,纯属娱乐,多有谬误,请各位海涵。
——写在前面

1
提起唐诗中的七律,想必大家耳边不觉就会响起——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历代诸多诗评家的排行榜里,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大部分时间都会牢牢占据七律的头把交椅。单就此诗来看,虽然格律上不太讲究,但贵在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想当年,诗人登临名楼,眼前大江高山,大开大合,遂触景生情,诗兴大发,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余韵悠长。难怪连诗仙太白都连连赞叹,自愧不如:“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此诗被推举为七律至尊,也是实至名归的。
再来说诗人。貌似大家知道崔颢,都是缘于这首《黄鹤楼》。其实,崔颢在当时颇有盛名,是写了不少好东西的,全唐诗收录了他42首诗。只是,此人年轻时沉溺酒色,写了不少艳诗,被认为流于浮华,兼之“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因此才埋没了才名。而实际上,此公晚年画风一转,变得雄浑奔放、气势恢宏,亮瞎人眼。除了这首《黄鹤楼》,小子再举一例,供大家品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崔颢《行经华阴》)
这是老爷子途经华阴所作。他大半生都在颠簸中度过,仕途不顺,此时大概也早已抹平棱角,看破红尘。因此,此诗看似描写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实在抒发了其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首联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拉回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畤的形胜,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抒发自己问道的志向。全诗雄浑壮阔,别有韵味,足见功底。

2
崔颢才则才矣,但要说他能代表唐诗七律的高度,估计一般人都不会答应。
其他不说了,比如李颀、刘禹锡、王维等人,他都绕不过。
咱们单说这李颀。即便在高手辈出、星光璀璨的盛唐,他也是一顶一的“高高手”,与王维、杜甫并称盛唐七律三大家。
来看看历代诗评家对此公的评价——
a、唐人七言律,以李东川(李颀)、王右丞(王维)为正宗,杜工部(杜甫)为大家,刘文房(刘长卿)为接武。《师友诗传录》
b、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石洲诗话》
c、东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也。《石洲诗话》
看完评价,再读其诗: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玄度得相寻。(李颀 《题璿公山池》)

此诗感情充沛、体格工整、境界浑融。再看一首: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 《送魏万之京》)
该诗以长于炼句而为人称道。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写得凄怆动人。首联用倒装句法,加强了描写的力度,明确了主题。中间两联对仗中,“不堪”、“况是”和“催”、“向”等词与字的运用,更能见出作者的推敲之功。整首诗思致工巧、含蓄凝练,把送别的时间、友人踏上旅途后的孤单,诗人心境的落寞和对友人在事业上的期望,都作了精炼的描述,大大丰富了七言律诗尺幅之中的信息含量。

3
李颀的七律如此受到推崇,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格律的确没有失黏失对与出韵的状况,并且构思精巧,涉猎领域广阔,内容信息繁芜,可谓“一语抵万言”。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诺贝尔奖获得者至少有一部长篇小说作为代表作的话,那么李颀传世的7首七律,随便一首就能秒杀一部长篇。
这就是七律的魅力,这就是唐诗的内核!
但即便是李颀,在律诗方面也只能屈居王维之下(为节约大家时间,王维就不展开了)。而能够被公认为古往今来集七律之大成者,此二人还稍逊风骚,因为身后还有一座高山——杜甫。
前面说过,在历代诸多诗评家的排行榜里,七律状元多半都给了《黄鹤楼》,而能够与《黄鹤楼》争头把交椅的,就是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话说这一天,老杜登高望远,秋风瑟瑟,平沙落雁,想起自己长年的漂泊之苦,孤独无依,不禁有感而发。全诗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独步古今。
当然,老杜能坐上古往今来律诗第一个大才子的宝座,仅凭这一首诗是万万不能的。实际上,别看老杜有“诗圣”之称,乐府绝句古风,号称无所不能,但其艺术成就最高的还真就属律诗。
叶嘉莹先生曾有两本专著,专谈杜甫的律诗。老杜流传下来的律诗多达数百首,且篇篇经典,其中尤以《秋兴》(8首)、《咏怀古迹》(5首)成就最高。别不多说,且录《秋兴》的第一首诗给大家感受感受——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
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佳作可谓汗牛充犊,而真正能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当属唐诗。唐诗中又首推七律,七律则必推杜甫,杜甫的七律代表作,必定就是《秋兴》八首。莫说一部长篇小说了,就是把《杜伊诺哀歌》、《海滨墓园》、《荒原》等西方最负盛名的诗作拿来比较,若讲运力之绵长,思想之幽深,语言之凝练,《秋兴》八首也毫不逊色。
说到这里,小子几乎就要认为,杜甫老先生简直要把七律头把交椅坐成“铁王座”了。但是,且慢!直到我遇到另一位大师,心中不免有些恍惚。
你道是谁?我先不点破,咱们先看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看着很眼熟吧?不错,它就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无题》。小李的诗文辞清丽、意韵幽微,不少诗可作多种解释,又好用典,难免就晦涩难懂。但这丝毫不影响李诗的广为流传。就像这首《无题》诗,古往今来被公认为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堪称千古绝唱。大家都觉得这首真是好,想象奇特高远、辞藻华丽自然,情怀凄苦又不失优美。但它到底说的什么?真的就是爱情诗吗?还是如道源法师所说,是佛理诗?还是寓意深微的政治诗?
你看不明白,也猜不透彻。

再看一首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锦瑟》)
据说,爱诗的人无不对这首诗乐道喜吟,沉湎诗境而无法自拔,但该诗到底说的啥,无人能解!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法,但每个人又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说的就是小李的真实表达。
该诗华美的词藻,精工的对仗,含蓄的用典,幽远的意境,巧夺天工的境界,可谓匪夷所思!我们每一个人,至今读来都觉得余音绕梁、满口生香,只觉得胸中有万千意象,如杨柳扶风,参差乱舞,但具体是什么,又说不清道不明。
这,就是小李的高度!
这,就是七律的高度!
这,就是唐诗的高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6
崔灏《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