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流传的“三从四德”,有什么弊端?

如题所述

如果你是女性,请扪心自问:愿不愿意出嫁之前完全听父亲的,包括让父亲帮你选择丈夫,你自己没有恋爱的自由;愿不愿意结婚之后,一切听丈夫的,房产写丈夫的名字,丈夫叫你干嘛就干嘛,吃饭不上桌,叫你闭嘴就闭嘴,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没有决策权;愿不愿意年老之后,住在儿子家里,儿子虽然侍奉着你,但家里的大事你不能插手……如果你是男性,那么,请四处询问,在当代到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女性?既然女性不愿意,男性也找不到,那么,三从也好,四德也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从四德的古代语境三从和四德,在古代都有特殊的语境。譬如三从,出自《仪礼 丧服》,原文是:“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这里的“从”,东汉郑玄的注是:“从者,从其教令。”就是跟从、听从的意思。但是,《仪礼》是在阐释丧礼服制的时候,才提到这个三从的。换言之,这句话的语境更偏向于丧礼时,妇女服制的穿着。当然了,到了后来,三从被单独拿出来,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阐释,将其赋予了宗法上的意义。也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那些。而五四运动以来,就是要摧毁这些解释。

儒家的确是经典,经典的条文是稳定的。但是,经典的解释却是不断变化的,根据时代的主要问题、社会主要矛盾而变化。因此:三从在《仪礼》的时代,可能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如实描写;到了理学兴起的时代,新的聚族而居的大族越来越多,三从对规范宗族内部的家庭秩序,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那个时代妇女没有经济定位,三从实则保证了妇女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三从则束缚了妇女走出家族,阻碍了妇女开启独立自主,自我决定命运之路,因此,也就不适应时代的主要矛盾了;到了今天,再强调三从,已经完全与社会脱节,即使努力从中发掘什么积极的意义,恐怕也显得迂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8
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人权丧失,而且也有可能会导致社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非常的不尊重女性,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男女平等,然后也没有办法构建和谐社会,所以这样的思想应该被抛弃,非常的没有道德底线。
第2个回答  2021-08-18
这不利于女子地位的提升,也打破了男女平等的这种规则,对女人是特别不公平的,不利于家庭的稳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3个回答  2021-08-18
不利于男女平等这个观念的存在,也不利于女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会让女性变得非常卑微,束缚了女性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21-08-18
古代女性没有任何的地位,而且在那个时候也是非常的卑微,那个时候的女性地位非常的低下,有各种各样的要求束缚着她们,也束缚了这些女性的发展,所以在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也是非常低的,这种说法也是非常的封建,而且非常迷信,是特别落后的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