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如题所述

  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x0d\x0a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x0d\x0a\x0d\x0a  一、基数效用\x0d\x0a\x0d\x0a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x0d\x0a\x0d\x0a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x0d\x0a\x0d\x0a  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x0d\x0a\x0d\x0a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x0d\x0a\x0d\x0a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x0d\x0a\x0d\x0a  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x0d\x0a\x0d\x0a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x0d\x0a\x0d\x0a  二、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l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x0d\x0a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x0d\x0a\x0d\x0a  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x0d\x0a\x0d\x0a  1、 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x0d\x0a\x0d\x0a  2、 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x0d\x0a\x0d\x0a  3、 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7
1、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所获得的 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仅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拓展资料:
一、基数效用
1、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的)。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面上才有意义。
2、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Utility unit)。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3、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马歇尔指出,货币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那里转移到穷人那里,整个社会的效用就会增加。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依据。
二、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理论。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由Jevons等人的边际革命所推广的基数效用论一开始假设商品之间的效用没有相互影响,因而无法研究有关联的商品之间的关系,于是Pareto从Edgeworth那里借用了无差异曲线,用以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最早是从效用曲线得来的,而效用曲线本来是基数效用论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