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如题所述

小学数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不管做什么事就要享用创造性,首先孩子有兴趣才能有创造性,不然的话怎么有兴趣去创造呢?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8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为教者,特别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着力关注的课题。能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很多,有知识积累和经验因素,有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有个性心理特征的因素,意志品质的因素等,而这些因素跟我们教师的教育有很多是相关的,那么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改变观念,营造宽松氛围
中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指出许多老师不肯宽容具有高创造力学生的一些特征性行为,这些学生往往具有顽皮、淘气甚至荒唐与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常逾常规等特征。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时常喜欢循规蹈矩,我讲你听,特别讨厌当堂质疑。
这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可能挫伤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也由此被淹没,所以,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必须改变观念,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那些真正有创造力的学生有创造机会,激发那些缺乏创造才能的学生提高创造能力。
对学生而言,怎样的氛围才算宽松,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呢?我以为,所谓的“宽松”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宽,允许发言不举手,允许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对老师的讲话、观念指出批评,允许学生对教科书上的错误(自以为错误)提出来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而且能给学生积极的情绪影响。
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当我讲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时,他要求发言: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而圆周率π是周长与直径的比,所以可表示为一个分数的形式,那它为什么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呢?对此从未产生过疑问,如何处置这个学生的当堂提问?是简单的否定?肯定?还是回避?我清楚地感觉到这位学生的提问是一种在强烈创造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孕育着可贵的创造精神,应高度赞扬这种创造精神,号召全体学生学习他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要求全体学生课后就这一问题研究、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以为教师对学生萌发的创造精神,要及时认识,要加以保护和培养,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当然,对学生也有严的时候,比如,对课前课后的预复习、独立作业、表达的规范化、错题订正等方面必须要严,要训练有素。
二、创造情景,质疑思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求知的动力,成功的关键。然而,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否提高学生动因的水平来认识,更要把他提高到能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乃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的重要模式。在讲到矩形的判定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教室中的窗户是矩形的,想一想,怎样验证一下它是不是标准的矩形?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这时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这部分知识,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类似这样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懂得有意观察自然现象乃至社会现象,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
三、各抒己见,殊途同归
殊途同归探索法为一般教师所推崇,多角度考虑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能对有关的概念得到深刻全面的理解和应用。在殊途同归的有关教学中,相应把侧重点放在要求学生增强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放在提高学生对思维过程合理性给予评价的能力,同时要提供必要的时间,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学生思维过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因为在创造行为的范畴内评价的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推迟评价,在学生给予充分评价之后,老师的综合评价才是最有利的,最有启发性的。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应看得过重,教师必须明白,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必须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允许他们出错……对于学生正确的、合理的思维过程和评价要不失时机地加以热情肯定,即使是完全错误的,也要肯定他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指出造成错误的原因。对于某些典型问题的讨论,则要求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老师的讲台变成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讲台。
殊途同归探讨法有利于学生广开思路,通过比较有利于寻求最佳通道。现试举一例:某商品因市场紧缺而提价10%,销售一段时间后因销售状况不佳要恢复到原价销售,则需在限价的基础上降价的百分数约为()A 10% B 11.1% C 9% D 非以上答案
有学生解答:根据题意,设降价的百分数为X,则(1+10%)(1—X)=1,解得X≈9%。
问题已经解决,然而另一个学生发言:该题解题思路对,计算正确,但过程较繁琐,我认为该题既是选择题,解题过程不必表达。既然是提价后的价格,原价数值大,所以要恢复到原价,降低的百分数要比提价的百分数小。这四个选择比较,我预感C项正确。那么问题的解决就简单多了。
这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过程,整个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提出假设、验证成功。他提出的所谓预感,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假设。这种创造性思维正是我们所企求的,需发扬光大。
总之,改变观念,营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各抒己见,殊途同归这三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若能给你带来帮助,请采纳或点赞,谢谢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
第2个回答  2021-04-29
我一直坚信创新能力(几乎)从未来自于书本或者应试教育课堂。
创新应该来源于生活,通过观察实实在在的景象,引科学来解释现象,解决困惑。源于一双善于观察的眼,敢于去想的脑。
关于数学教学,您可以多多引用生活中的现象,历史典故,不用担心孩子们无法接受所谓的更高级的知识,只是本就是一体,认为划分369等本身不是明智之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