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孝顺父母

爸爸妈妈把自己生下来 为什么那么多人 不养父母我看了一个视频 让父母住车库 吧水停掉 孙子把爷爷眼睛打瞎了 对了摄像机吧爷爷打得头破血流 还有一个爷爷因为把一个女的裤子弄破了当街跪下来 筹钱等 。看到这些就好心酸 这种人很多吗 老人真的很可怜 看着就很难受

人家都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教育很重要,以前看过一个很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就说有一对夫妻嫌老父亲老了没用了,要用竹筐把他扔到深山老林里让他自生自灭,他们的儿子看了很难过,就故意对他父母亲说“记得把筐子带回来,以后我还可以用来装你们。”他父母听了后就没把老人家仍了。其实老人家大都很好“哄”,你对他好一点点,他就像小孩子一样很高兴,蓬人都说:“我××对我多好,非常孝顺,经常给我买××,经常陪我聊天……”,以后你有什么事老人家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量帮你。只要我们做个好榜样,相信以后子女也多少会对长辈多份尊重与孝顺的,将心比心,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人人都希望有个幸福的晚年,只要自己对长辈好一点,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一点,该慈爱的时候慈爱,该管教的时候管教好,应该都会有个幸福的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30
西安重生教育: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孝顺,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父母全身心的关爱。照理,父母老去时,克尽孝道也是天经地义。然而现实生活中,“尽孝”却往往被人们排在次要的位置。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以上的父母表示子女不够孝顺。也就是说,平均每五个老人,就有一个生活在“孩子不孝”的阴影当中。很多老人在反映儿女很少看望自己;自己就是孩子们的保育员、钟点工……
  调查中,71.63%的年轻人认为,孝的含义是“善于奉养父母”。有人提出给父母足够的钱;有人说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人说老人就是“老小孩”,隔几天哄一哄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孝顺还包括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慰藉,是情感上与父母的融洽,更是心灵深处与父母相依相伴的儿女真情。
  关于孝顺,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对夫妇很不孝,把年迈的双亲撵到破旧的小屋,用小木碗送剩饭剩菜给老人吃。一天,他们的儿子在刻一块木头,一问,孩子说“我在刻木碗,等你们老了好用。”夫妇幡然醒悟,扔掉木碗,好好孝敬老人,儿子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的确,孝顺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想要拥有一个孝顺的孩子,就必须在家庭中,让孩子从小体会“爱”的教育和“孝”的熏陶。具体来说,不妨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建立正确的孝顺观。
  第一,明确家庭关系。家庭中,应当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让孩子从小知晓长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看电视先征求长辈的意见等。
第二,坚持细节训练。孩子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几乎完全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回家主动和父母问好”;中学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等。
第三,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绝不能让家庭中出现上面的“小木碗”。须知,您今天给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将来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汤,送到您的床前。
第2个回答  2014-01-08
其实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我们都知道要孝顺,可是真的有多少子女能做得非常好呢?我们都要教育我们的后代,做榜样给他们看,我们是怎么孝顺自己的父母,教育他们去孝顺他们的爷爷奶奶。一代传一代。
第3个回答  2014-01-08
兄弟姐妹多了,有的都看老人年纪大了都不愿意和老人在一起了,就觉得自己不用管一样了!!!
第4个回答  2020-01-18
因为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养育孩子是应该的,费劲千辛万苦也是应该的,在他心里不懂什么是感激,不懂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应该抱有感恩的心理,然后努力用自己的能力孝顺父母,努力回报,更没有孝顺的意识。这与家庭熏染与家庭教育是有关系的。另外他很自私,除了自己之外,不希望自己为别人做事情,认为活着就是自己活得好就可以,至于父母,亲人,那与自己无关……这样的人设在老了的时候,他的儿女也会像他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他的,上行下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