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5~10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带答案)

求5~10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好的给追加分
最好是文言文,谢谢!要带答案。

(一)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完成16~21题(18分)

①“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生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以后,也可能出现在六个月以后,六年以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造机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工。而硬币打造机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造机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发生什么反映。”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6.作者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3分)

17.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要素?请分条概括(3分)

18.第③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2分)

19.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⑤、⑥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4分)

20.如果把第②段划线句子改成“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好不好,为什么?(3分)

21.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说“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本文中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试结合你的体会谈谈看法(3分)

三、

(一)16.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17.①要积累知识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8.知识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19.第五段讲的是印刷机和排版术的发明,第六段讲的是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发明。这两段都是举例论证,证明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0.不好,因为原文中用设问语气更能吸引读者,形象生动地引出论点,如果改为“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就不吸引人了。

21.言之有理既可

(二)阅读《为自己祝福》,完成22~27题(22分)

为自己祝福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有六个人的宿舍。另外五个女孩家里的条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里很穷。她的穿着非常朴素,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除了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来,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⑧正因为这样,女孩很自卑,脸上总是挂着忧郁的神情。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④女孩的舍友陆续地过生日,她们在高档的卡拉OK厅或充满浪漫情调的酒吧开生日Party。女孩参加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

⑨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因为她自己也常常遗忘了它。女孩偶尔也会有想起的时候,她不奢望开一个生日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忽然记起了她的生日,送给她一张贺卡,对她说“生日快乐”,女孩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问她:“你的生日是不是已经过了?”女孩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确早已过了。于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⑨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看书。那天,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她转头望着窗外,只见阴密的小树林,有叶子飘飘柔柔地落下,铺满了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南国的晚秋总是这样的华丽而富有生气。女孩突然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个小生命哭泣着降临,而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更是一首美好的乐章。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发觉这种美丽。女孩刹那间醒悟,当自己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鼓励。

⑦女孩到蛋糕店,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到地摊上,买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然后她开始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⑧晚上,女孩提着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当她把蛋糕摆在桌上时,舍友惊呼:“今天是你的生日?”女孩微笑着点点头,于是大家都围拢过来,祝福她生日快乐。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女孩在摇曳的烛光中许愿,祝福自己勇敢、快乐并坚韧不拔。

⑨从那以后,大家发现女孩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女孩开始参加学校的各种大赛,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后来,爱好文学的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梦想慢慢实现,即将踏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时,女孩终于牢记二十岁生日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⑩而这个女孩就是我,如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写下这段文字,感谢生活,感谢生活,更感谢自己,因为自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

22.女孩从成绩平平到成绩直线上升,从自卑到自信,她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的?

请你简单概括。3分)答:

23.请你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两题。(4分)

①“于是大家淡淡地笑了笑,不了了之”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答:

②“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句中加点词语“溢满”能否改为“充满”,为什么?

答:

24.请说说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这句话?(3分)

答:

25.女孩参加同学生日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女孩此时在想什么?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她的心理活动。(4分)

答:

26.文末画线句子采用了 、 的表达方式,请你仿造着一句式再写一个句子。(4分)

答:

27读完全文,女孩的故事使我们联想到“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从他们身上,你读懂了什么?(4分)

答:

(二)22.女孩在二十岁生日时,通过自我祝福,自我鼓励,实现了转变。

23.①“淡淡地”用得好,写出舍友们对女孩的生日漠不关心。(2分) ②“溢满”的意思是充满而流出来,“充满”只是满的意思,(1分)“溢满”的程度更高,用溢满更能表现小女孩无比幸福(1分)

24.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1分)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应该学会自我鼓动。(2分)

25.略。(评分要点:写出女孩受冷落的忧郁得2分,写出女孩的渴望及期盼得2分)

26.议论(1分) 抒情(1分) 仿写:略(2分)

27.人在身处困境的时候,(1分)应该树立信心,学会自强自立,(2分) 坚韧不拔,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1分)(只要答出上述要点就按点给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5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益慕圣贤之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B、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C、帝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D、俯身倾耳以请 策之不以其道
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诚然,卿不朕欺。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1、艰难(谦恭)求学 诚实待君
2、B
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5、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6.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得丹砂之妙 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 诘:审问。
7.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曰:“但令入来。”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③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④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人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人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9.翻译与断句。
(1)翻译文段中两个句子。
①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译:
②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者,门如市肆。
译:
(2)用“/”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出。
俄 见 一 老 叟 鬓 发 如 银 昏 耄 伛 偻 趋 前 而 拜。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

11.补充完整下列名句,其中①-③必做,④-⑦选做二题。
①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 , 。(毛泽东《忆秦娥》)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郑板桥《青松》)
③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明月几时有》)
④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⑤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抒怀》)
⑥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 ,可以攻玉。(《诗经》)

6.D(诘:询问。)
7.A(但:副词,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都相同。)
8.B(“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误;应该是道士和几个朝士饮酒、喝茶。)
9.(1)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小孩子一样。
(2) 以至于运送财物求丹砂,横陈经书请教,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3) 俄 见 一 老 叟 /鬓 发 如 银 /昏 耄 伛 偻 /趋 前 而 拜。
10.①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凉”字写出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语带双关,也表现了诗人送别朋友时惆怅哀婉之情。
②这首诗前两句写实景,描写送别情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流露出惆怅哀婉之情,寓情于景。后两句写虚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1. ①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④羁鸟恋旧林。
⑤月涌大江流。⑥天涯若比邻。⑦他山之石。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 ) ②引喻失义(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
13、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一叶知秋( )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 ) 殊途同归( )
1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发扬光大 ②适宜、恰当 ③给予 ④询问,征求意见
13、①时候 秋天 ②特别(或特殊) 不同
14、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意思相近即可。每句2分,加点字、词各0.5分。)
15、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项建议(各1分)。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汉末,开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数有战功。
辽与夏侯渊围昌稀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稀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稀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稀曰:“公有命,使辽传之。”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大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稀乃许降。太祖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稀必不敢害故也。”
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魔下。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还屯雍丘,得疾。文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疾未瘳,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遂笃,薨于江都。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署:布置,安排
D.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 陈:通“阵”
C.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 拔:攻取
D.疾未瘳,孙权复叛 瘳:痊愈,病好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①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
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C.①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②故人云:“以此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D.①署函边门“贼至乃发”
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渡之战后,张辽与夏侯渊等率兵围叛将昌;曹军攻数月不克,诸将商议,欲引军归还;张辽采取诱降的策略,动员昌稀投降曹操。
B.曹操派遣张辽率军屯驻长社,临出发,军中有人谋反,张辽冷静分析,命令不反者安坐帐中,而且亲自率兵十人巡营,平定了叛乱。
C.孙权率大军十万围攻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曹操留下的密函,对曹操指示诸将都疑惑不解,只有张辽理解曹操的用心,坚决主战。
D.孙权再次背叛,曹操让张辽乘船,与曹休一起赶到诲陵,到达长江边。孙权很害怕,告诫各将领,张辽虽然有病,仍然勇不可挡。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行诸固,稀辄属日视辽。

②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③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山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扛北固山上。
(1)请结合同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 ▲ ,吾未见其明也。
⑵ ▲ ,渚清沙白鸟飞回。
⑶庄生晓梦迷蝴蝶, ▲ 。
⑷ ▲ ,来吾道夫先路也。
⑸我国古代有句名言:“ ▲ , ▲ 。”就是说坏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其小就去做;好事虽小,也不要因为其小就不去做。

16.A写
17.A(连词,因为。B.前“其”,指示代词,那,那些;后“其”,代词,它 C.前“之”,代词,代反叛的人;后“之”,代词,放在动词后,意义虚化,可不译 D.前“乃”,副词,才;后“乃”,连词,于是,就)
18.D(发生事情的时候应是文帝曹丕)
19.(1)我每巡行各营盘时,昌稀总是在城上注视我。
(2)必是作乱的人,想以此扰军心罢了。
(3)所 以曹公的密令指出,趁敌人尚未完全包围我们时,迎战他们,挫其锐气,以安众心,然后能守住合肥。
20.(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逼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21.【答案】
(1)小学而大遗 (2)风急天高猿啸哀 (3)望帝春心托杜鹃 (4)乘骐骥以驰骋兮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考点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江苏2007年高考要求:名篇未必是名句;名句要求思想性强,富有哲理,深刻,艺术性强。设题模式:诗、文兼顾。选料按照江苏2007年高考要求,以课内为主,适当兼顾课外;课内4分,课外2分;课内语句一律选自要求背诵的13篇文章。题型稍有创新,设置了一个情景式默写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 瞷氏首恶,余皆股粟。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 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 临江王。临江王为书谢上,因自杀。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 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义,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目都 目:使眼色 B.终不顾妻子矣 顾:顾念
C.上欲自持兵救贾姬 兵:武器 D.以危法中都 危法:危险的法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贾姬如厕 使使如楚受地
B.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C.问遗无所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引赵使者蔺相如
2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郅都有节义的一项是
①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②公廉,不发私书
③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 ④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⑤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官期间,打击豪强,不避权贵,以致列侯宗室都瞧不起他,称他为“苍鹰”。
B.郅都因为说服汉景帝不可自轻而受到太后的赏识,后来因为对临江王也毫不留情, 激怒了太后。
C.郅都不去救贾姬,一是因为他担心自己入厕后被野猪所伤,二是因为对皇帝的宠姬 应该避让。
D.匈奴人素来仰慕郅都的节义,所以听说他担任雁门太守后便撤军了,二直到他死都 没有进犯雁门。
26.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使人往致邑(封地)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冬,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曾子名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③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第二联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一下这两句好在哪里。
2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
(2)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

22.D(“危法”应为“危害法律”)
23.A(到……去。B两个“谢”分别为“谢罪”、“辞别”之意;C两个“遗”分别为"馈赠"损失”之意;D两个“引”分别为“率领”“延请”之意,)
24.A(④句所述为汉景帝对郅都的信任;⑤句则反映了匈奴人对郅都的畏惧)
25.B(A“瞧不起他”不对,应是惧怕他;C两条理由都不合文意;D“仰慕”不对,原文中说"凶奴素闻郅都节义”)
26.(1)曾子穿着破1日的衣服耕田。(共2分,第一个“衣”和“敝”字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2)(这)不是先生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共3分,三个分句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3)纵然国君有所赏赐,并且不傲视我,而我能不畏惧吗?(共3分,三个分句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27.(1)表达了作者对春山月夜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2)答案示例①:从结构上看,这两句紧承第一联的“胜事”和“忘归”,写作者在山中流连忘返。从内容上看,这两句既写景,又写人。一方面写出了水清月明、花香扑鼻的美好景色,另一方面又通过“掬水”和“弄花”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对春山夜月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夜间春山明月高照、水清花香的美好和诗人回归到 大自然怀抱的愉悦之情。作者精于炼字,“掬""弄”二字生动传神,充分表现了景色的美好和诗人的真挚情感。
28.(1)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2)必固其根本 必浚其泉源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人梦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883869.html

第2个回答  2010-07-25
第3个回答  2010-07-23
看各年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就行了,一般都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