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们的汉字即使有那么多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如题所述

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表意性
世界上文字繁多,根据其记录语言的方式和性质,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体系的文字,一类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而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系统。
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有人提出汉字具有双重能指性,即:汉字既具有其他文字所具有的表音属性方面的能指,又具有表意属性方面的能指。
这种表意性是被它所记录的汉语属性规定的。古代汉语
单音节词占优势,少有形态变化,语序在表意中的重要作用
等,这使得单个的汉字就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表意单位,也便决定了汉字的表意性质。
2.汉字的表意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
)汉字的表意性,表现在
形与义的密切联系上,即因形示意,意寓形中。
这一特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汉字阶段尤为显著。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以形象的手段表现词义的,具有浓重的描绘物象的色彩。它们用直接的或曲折的方式表现词的内涵,视形知义,由义知音,这些都是表意文字的特征。
隶书以下的今文字,汉字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线条变成了笔画,彻底改变了象形面貌
,
绝大多数汉字已不能从形体上表现词义,看上去只是记录音节,但实际上还是用个别字来区别词或词素。除了象“灾、灾、烖”这样的异体字外,不同形体仍有区别语义的作用。以同音字为例,如“文、蚊、纹、汶、雯”等字,尽管它们读音相同,但由于用不同形体记录这些词,仍标志着它们在语义上的差异,只不过因形示义特点已经消失,进一步符号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表意文字体系。

2
)汉字的表意性还表现在它
不直接表示词的读音
,而是用特定的符号表示语言中的词或词素。声音相同而意义有别的词或词素一般要用不同的形体来区别,同一个词也可以用不同形体来表示,致使汉字结构繁复,数目繁多,数以万计。

3
)汉字的表意性还表现在它具有超方言(包括口语)的特点。像鞋子、知道、照顾这些词,在不同的方言区里,发音是不同的,但汉字的写法是一样的,说出来可能听不懂,写出来却一看就明白;再比如大街—大街(gāi
)、客人—客
(qiě
)
、孔—窟窿、脏—埋汰等,都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此时的记录书面语的汉字,就具有超口语的视觉化效果,你可以听不懂“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2
1.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表意性
世界上文字繁多,根据其记录语言的方式和性质,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体系的文字,一类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而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系统。
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有人提出汉字具有双重能指性,即:汉字既具有其他文字所具有的表音属性方面的能指,又具有表意属性方面的能指。
这种表意性是被它所记录的汉语属性规定的。古代汉语
单音节词占优势,少有形态变化,语序在表意中的重要作用
等,这使得单个的汉字就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表意单位,也便决定了汉字的表意性质。
2.汉字的表意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
)汉字的表意性,表现在
形与义的密切联系上,即因形示意,意寓形中。
这一特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汉字阶段尤为显著。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以形象的手段表现词义的,具有浓重的描绘物象的色彩。它们用直接的或曲折的方式表现词的内涵,视形知义,由义知音,这些都是表意文字的特征。
隶书以下的今文字,汉字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线条变成了笔画,彻底改变了象形面貌
,
绝大多数汉字已不能从形体上表现词义,看上去只是记录音节,但实际上还是用个别字来区别词或词素。除了象“灾、灾、烖”这样的异体字外,不同形体仍有区别语义的作用。以同音字为例,如“文、蚊、纹、汶、雯”等字,尽管它们读音相同,但由于用不同形体记录这些词,仍标志着它们在语义上的差异,只不过因形示义特点已经消失,进一步符号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表意文字体系。

2
)汉字的表意性还表现在它
不直接表示词的读音
,而是用特定的符号表示语言中的词或词素。声音相同而意义有别的词或词素一般要用不同的形体来区别,同一个词也可以用不同形体来表示,致使汉字结构繁复,数目繁多,数以万计。

3
)汉字的表意性还表现在它具有超方言(包括口语)的特点。像鞋子、知道、照顾这些词,在不同的方言区里,发音是不同的,但汉字的写法是一样的,说出来可能听不懂,写出来却一看就明白;再比如大街—大街(gāi
)、客人—客
(qiě
)
、孔—窟窿、脏—埋汰等,都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此时的记录书面语的汉字,就具有超口语的视觉化效果,你可以听不懂“家里来客(qiě)了”这句话的意思,但你却能够看懂“家里来客人了”这段文字的内容。
选自《古代汉语》
第2个回答  2020-04-11
《汉书·艺文志》说,六书是造字之本,这是不够全面的说法。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至於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因为根据转注和假借的原则并不能产生新字。
  今天我们对於汉字的构造可以作更科学的说明。首先应该认为转注、假借和汉字的构造无关;其次,对於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还可以作更合理的分类:一类是没有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指事、会意);一类是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现在从这个论点的基础上再加以阐述(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主体)。
  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象形文字以图画为基础,但图画决不是文字。原始社会的图画常常是画一样东西或是一件事情告诉别人或是帮助自己记忆,而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概念,更没有固定的读音。直到图画表示的概念固定了,线条简略了,成为形象化的符号,而且和语言里的词发生了联系,有了一定的读音(这一点很重要),才成为文字。
  既然说表意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形声字”中的“声”又应怎么解释呢?即使是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符号。比如:纹、洋、渔等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是文、羊、鱼。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人胸部刻的花纹;“羊”字像羊头;“鱼”字像鱼形。这里的“文羊鱼”都是象形字,还是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在我们现行的方块字中,即使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