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利用汉字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如题所述

加大识字量,多认少写,使学生能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以便及早地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是课改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趋势。但目前,识字量太大,语文课时又少,识字教学任务繁重,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老师们困惑很多。目前有三种倾向:一个是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识字上,字认识了不少,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无法开展有效的阅读。二是忽视识字教学,“今天不认识,以后就认识了”,反正也不抄不默不考,由学生量力而行,能掌握多少算多少,导致“债”越欠越多,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埋下了“祸根”。三是教学方法不对头,不能紧紧把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的要求,无效劳动多,费时多,收效少。总之,识字教学效率令人担忧。
那么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核心思想是:建立大语文观,让学生与生字常见面,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针对我县语文教学的情况,应该重点从四个方面来思考:
一、重视课前预习
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只有在课外下点功夫,才能有效缓解课堂教学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先导,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课时少,内容量大的情况下,更要把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作为一项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来抓。在识字教学中,课前预习主要是画生字,读生字,读文,做生字卡片等,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一学,记一记,读一读。尊重并正视学生的差异,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日久天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这也会为今后语文教学减轻负担。课前预习要注意:
  1.把读课文、识记汉字当作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留给学生。这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理念。应告诉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至关重要的。
2.随时检查督促,及时鼓励表扬。坚持每节课前几分钟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好的学生大力宣扬,以点带面,促使更多的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3.关注学困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以必要的帮助。课上充分发挥预习好的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当小老师、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预习差的学生。案例:《一个中国字》。
二、保证课堂有效参与
这里的有效参与是指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是让学生有所得的,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目前,我们的识字教学要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有四个问题是最重要的: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是保证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前提。
(1)教学内容不要过于饱满。一堂课设置目标太多,哪个都不想舍弃,结果造成40分钟的课堂安排太多的教学内容,以求面面俱到。老师一节课下来非常辛苦,紧赶慢赶,生怕任务完不成,求大求全,而学生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草草收场,但是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值得怀疑。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由舍弃才有收获。课文就是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到底让学生获得一些什么东西,一定要抓准,适当减少两个环节或某些环节,把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教学才能够达到有实效。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对于识字课,主张分散,减少集中。把识字任务适当地分解,根据字形或内容与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重新“组块”,让学生分步完成识字任务。每节课都尽量匀出5—8分钟的时间写上一两个字。避免一大堆抛给学生,既影响识记效果,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惧怕等不良心理。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是保证学生有效参与的关键。这就是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统帅者。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引导发现:就是把识字的权力交给学生,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口语及生活中常见的用语)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识字,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从字形的识记到生字的书写,无论是生字结构、笔画顺序、字形特点、书写要点,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比较。只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他们会各有各的发现,各有各的感悟,常常能冒出不少好点子,思维火花竞相开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品质得以培养。案例:“玉”。教师所做的,只是适当的引导和充分的肯定。在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这远比教师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好得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游戏中识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使困难的识字过程变成学生喜爱的游戏。如用生字卡片开火车、分组玩字词卡、你说我找、小组比赛、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找朋友、夺红旗、你说我猜等等。在这样的氛围中,识字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案例:叠。
(3)当小老师:学生爱表现,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这是值得我们充分利用的,如领读、检查生字等工作都可以让小老师来做,既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一举两得。案例:《狼和小羊》。
(4)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切条件、机会,确保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识字效率。如小组互相帮助教生字;或者小组长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人抢读比赛,检查生字掌握情
况,读得不准的由组长负责教会;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的学习中打开思维。
小组学习容易使好的学生更好,差得更差。怎么办?我们应该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合作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自己怎么想的,怎么读的,怎么画的,合作时,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要求小组汇报时,教师要把“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取代“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体的争论中,学生思维得到碰撞,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真正了解一下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灵活调整下一个环节,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追求实效。
3.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
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是保证学生有效参与的重点。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材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学生,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一旦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教学也就轻松自如了。怎样培养呢?《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教给识字方法。生字教学中,最易解决的是音,最难解决的是形。一些教师对生字的音反复朗读,而对于最难分清的形引导识记过于忽略。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脑想识记生字的方法。关于识字方法,参考书中有一些介绍,加一加、减一减、换部首、猜字谜、编小故事、比较识字、扩词、说句子等等,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参照运用。但要注意一点: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鼓励并允许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己熟悉的、习惯的方法记字,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保护学生识字的信心。案例:粮。
《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力求做到识用结合”。就是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生字的机会。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了。教学中要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如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让学生读短文,学说话等等。这些办法可提供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在发展全面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识字能力。案例:《汉字家园(二)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