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的意思是:每个人都随心所欲,就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句话出自《黄毒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强调了心志闲适、安定而少有欲望、恐惧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来又经医学理论家和医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通常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与此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讲到了道家的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就是"各从其欲",而不是大家追求一种共同的欲望。

每个人天赋的身体不一样,气血不一样,发自内心的想法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要追求的理想与欲望也会有所不同。只要是健康状态下的"欲",你从了它,就会活得十分快乐。你千万不要给它压得一肚子邪气、邪火,然后经络又被堵得七拧八拧的,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病态的欲望,你那会儿去满足它,就错了。

我们讲的"各从其欲"是有前提的。"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然后"气从以顺",在这种状态下,满足人体产生的欲望,那发自内心的心愿也能得到满足。"皆得所愿",这就是最理想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黄帝内经网-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指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的生活,得偿所愿。

    【出处】

    《黄帝内经》

    【简介】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由来】

    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 。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影响】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7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每个人都随心所欲,就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句话出自《黄毒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强调了心志闲适、安定而少有欲望、恐惧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第3个回答  2019-04-08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意思是: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希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11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每个人都随心所欲,就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句话出自《黄毒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强调了心志闲适、安定而少有欲望、恐惧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出处:《黄毒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
全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