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题所述

教师体罚学生这事就和家长体罚孩子一样备受争议,不少家长信奉好的孩子需要陪伴,当然也有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不同的是家长本人的心态而已。

老师也是一样,虽然现代教育不允许体罚学生,但有些老师就是信奉不打不成才,通常这类老师的性情比较火爆,不会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自己都没有活明白,却来要求别人遵从他们的思想。

至于体罚之后的后果,只有被曝光了之后才有后果,只要孩子们不说谁会知道,所以这部分老师就是抱着这种侥幸的心理进行体罚行为的。

如果我们身边的孩子受到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作为家长一定要维护孩子的权利。毕竟孩子还在长身体,如果因为体罚给身体留下了隐患是得不偿失的。再者,孩子小时候受到严重体罚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

现实点说,能严管孩子,甚至体罚学生的老师都是责任心特强的老师。这些老师从内心是希望每个学生能成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份工作。

反过来,他们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是吃饱撑的难受?想想我当上学第一学期,因自己干了坏事,老师一通狠揍,把一粗竹竿也打烂了。回家也不敢给家长说。现在我又和打我的老师工作在一起,也没有一点怨老师。

体罚是惩罚教育的一部分,而教育本身包括对学生的矫正教育,这种教育如果温情似水,是很难起到矫正之目的的!我们看到给小树矫正,要剪掉一些树枝,有些人一定感觉小树会疼,会流血,这是在折磨小树,孰不知,这是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一个过程,是值得的!

失去与获得,这是辩证法,也是教育不可缺少必然过程!娇花嫩草是经不住社会的风吹雨打的!在学校里,没有经过惩戒教育,离开学校,你受到的惩罚就会像暴风骤雨击打娇花嫩草一样,让你一辈子成长不起来!!!

一定要记住,没有惩戒的教育构不成完整的教育,惩戒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一部分!否则,直接电脑教学或者机器人教学就行了!但,那样教育恐怕不行!

扩展资料

真正告别“体罚”,又让自己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

1、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上与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否则就是犯上或大逆不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民主、自由、平等,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为人们所倡导。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

2、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0年8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均指出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常常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作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3、增强法制观念

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国家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于有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条款,更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4、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要避免体罚行为,还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1)要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

(2)放下权威身份,能够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我们天天都要面对学生,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做做运动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工作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5)别排斥去看心理医生。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然也无法调节好自我的身心。为此,当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妨大大方方地做回“学生”。

5、培养良好的性格

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就必须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处处留心,小事做起。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处处检点自己。上一次课,与学生谈一次话,处理一个偶发事件,都可以看作是锻炼自己性格的良好机会,日积月累,必有长进。

(2)自我克制、磨练意志。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有的教师已形成了某些不良性格,只要坚持用坚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学会自我克制,就会日见成效。

(3)勤奋学习,以智养心。性格发展与人的知识发展相联系。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水平,文明程度越高,性格发展就越和谐。为此教师要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业务,自觉地从名师的著作中汲取有益的实践经验。

(4)自我评价、扬长避短。教师在加强个性修养中,应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就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善于看到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良方面,也勇于发现并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从而扬长避短,努力塑造自己优秀的性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体罚和变相体罚从法律道德上是不对的,但是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

万事不过度就行,适当的体罚有助于纪律的维持,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肆无忌惮了,体罚和变相体罚只能让更多孩子更加叛逆,所以还要因人而异。

扩展资料:

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任何儿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世界各国对刑罚体罚看法不同,主要争议在其是否人道和有效方面。对体罚例如1994年,新加坡法院对一名涂鸦和盗窃的美国少年Michael P. Fay的判决中包含鞭笞6下(后减为4下),被美国人普遍认为不人道,总统克林顿呼吁赦免,但未遂。大部分未成年人认为:体罚是对其人格的不尊重,是损害其尊严的行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26
这个应该分两方面看,体罚从法律道德上是不对的,但是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要不也不必有监狱存在了。万事不过度就行,适当的体罚有助于纪律的维持,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肆无忌惮了,如果都不敢去管,说服行不通了,还能怎么样?后果难以想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2-26
ure in the house except Toby and the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