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中国科学院与水利部的水土保持研究机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1954年7月,当时成立的初始名称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旨在针对黄土高原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问题,结合农业部门的力量,进行实地调查、经验总结,并研究生物、农业、林业、牧业和水资源等关键领域,为黄土区的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958年,经过国务院的批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转向生物和土壤,同时与水土保持相结合。1964年,进一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其核心任务聚焦于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包括农林牧田间工程的研究,土壤侵蚀规律,以及土地合理利用和农业增产等。

1979年,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重点扩展到黄土高原,研究范围涵盖水土流失预测、土壤资源评价、植被恢复、旱作农业增产和黄河治理等。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的双重领导下,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其任务不仅限于黄土高原,还兼顾其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995年,研究所再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并在199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第一批试点单位。1999年,与杨凌其他6个科研教学单位合并,共同组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合作共建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标志着该研究所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