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爱惜人才 手下又有诸葛亮和关张赵等这样的军师良将 何以不能统一中国

最好是详细点的论述

刘备没能统一三国的原因有很多,刘备乱世枭雄一代俊杰是不可否认的,历史里记载刘备的出身是很低的,曹操经常辱骂刘备是贩履小儿.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十五岁时外出求学,与同宗刘德然、公孙瓒拜卢植为师,并与公孙瓒结为好友。 从这可以看出刘备出身的社会地位之低,虽然刘备后来得到了皇室宗亲的荣誉,但相比起三国另两位与其竞争的对手曹操 孙权来说,简直是不可企及,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此人出身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和普通官僚比起来他算高贵的,但与袁家那种“四世三公”比起来他却差得远,他是太监养子后代,太监在士大夫眼里挺不受待见,这样的一个出身总的来说政治资本并不算雄厚。有人会说:曹嵩可是官至“太尉”呀!咳,他这个“太尉”是图有其名,桓灵以来卖官爵是朝廷允许的,曹嵩的这个太尉就是买来的,他与两汉以来的三军总司令太尉和大司马相比不是一个概念,那个年头“三公”泛滥,鱼目混杂,蔚然成风。曹操基于这么一个出身,总不能说是太好,在官僚阶层也只能算“小康”,当然,比普通老百姓强多了。如果说曹操还算高级的出身,而从刘备本身的角度讲,他连没落贵族都算不上,毕竟他没有经历过什么荣华富贵和高等教育,估计连读书都困难,他自己不是说了么:我不好读书。这个“不好”不知道是本性不好,还是从小因为读不起书就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总之他是和母亲相依为命,“贩履织席”为生就对了。 不知道是血统问题还是胎带的,出身贫寒的刘备偏偏心比天高,连当皇帝的心都有。 要是放在和平年代,凭着刘备的家庭环境和背景,他想出人头地估计只有靠“从军”了,运气好了立点军功,封个“校尉”什么的(还不能是京畿卫戍的校尉,最多是外军的),运气不好就战死沙场,有没有人给收尸都成问题。可是他赶上了动乱年代,于是象曹操、刘备、孙坚这类人的机会来了,天下动荡,那年头法制观念、社会意识、老百姓的觉悟可不是现在,谁的力量大谁就是王。刘备的出身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中有一种韧劲和柔劲,这种理念也跟随他一生,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曾用一句话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刘备的这个特点:不可与命争。其实刘备是在以“不争而争”,这就是强大的忍功,这个工夫确非常人能有。 最后来说说孙权,孙权据说“形貌奇伟,骨体不恒”,天生的帝王之相。 孙权的老爸从江东打到洛阳,给孙家打下好大的名头。他哥哥从北边杀回江南,又为他打下大好的江山。 说出身就不能说后面了,而在十八岁(这一年孙权接管江东)之前,孙权并不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就算他没有亲眼目睹父亲的征战,起码他见证的哥哥的艰辛,所以孙权对“江东”不是肆意的挥霍,而是苦心的经营。 所以说 孙权不管怎么说也是豪强地主的出身. 从出身分析,刘备是三人当中社会地位最低,最一无所有的一位.他不像曹操的官宦世家,也没有孙权的接手便有基业.然而偏偏是这样一位看似孤单落魄的人物在后来的历史舞台中建立了帝王霸业,所以刘备的能力是不容怀疑的,但刘备却没能统一三国也的确是很遗憾,当然刘备所处的哪个时期,我们要看到刘备的对手是谁,首先说曹操,千古名人,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当中曹操都是手腕极高的人,而孙权名气也略逊曹操而已,孙权懂得举贤任能非常善于治国安邦,可以说是三位历史中杰出伟大的人物相遇在同一个时代,这样三位旗鼓相当的对手,将中国一分为三鼎足而立我想也是本该得到的结局吧.
凤雏:庞统死得太早了,要不然也许刘备还有戏 卧龙:其实诸葛亮根本没有使里面那么神,他与东吴的几次战争是屡战屡败的,而六出岐山又大大消耗蜀国原本就不太强的真气,使得荒年不断、民不聊生于是内忧外患并起,其实蜀国的失败他要负主要责任 五虎将: 关羽:其能力远远低于其名望,尤其是军事谋略与对战局把握方面,可以说是早期的征兵广告 张飞:其实很厉害的角色,不过就是生活习惯与作风问题没有把握好,与下属关系又不好,基本属于天妒英才 马超:归蜀之后,没被重用过,基本处于蜀汉领导集体的边缘,标准的政治排挤对象,使得这位叱咤风云的勇将最终郁郁而终 赵云:近卫军将领,五大三粗,战力非凡,但是军事才能这方面就没什么本事,基本上只能在正确的领导下办事,而且历史记载他也不太会带兵,可以说就是一个匹夫 黄忠:和公孙赞一个时代的元老,我手下要是有这么个人,打仗都不能让他知道,心脏病犯了怎么办?会将养老可能会给国家造成好一点的影响 说东吴了 周瑜:其实死得没那么早,而且就当时他和诸葛亮地位对比而言,诸葛亮根本没有和他直接对话的可能,“曲有误,周郎顾”的传言弄得江东才女们“欲得周郎鼓,频频弄错弦”可以说是攘外、安内的一把好手 吕蒙:天降大任,有文有武,而且文过诸葛,武敌关公,完全一个全面型发展人才 郝昭:东吴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将军,但是诸葛亮就是在他那里屡战屡败,结果弄得刘备不得以亲征,死在白帝城 凌统:如果我有女儿,一定要找这样的女婿,看来动物是不缺人才的 陆逊:只有一句话好说了:江东弟子多才俊 黄盖:同样是老将,蜀汉的老黄怎么就么这样的气势呢? 程普:就一个厉害,别的不多说 甘宁:曹操都怕他,可想而知了 太史慈:赵云7入曹营,太史慈8入,赵云救3人,太史慈救8个,赵云救的是家眷,太史慈救的是武将,技术统计上,赵云完全不是对手,赵云长板坡主要任务和最终结果都是逃走,太史慈的主要任务是逃走,结果人家竟然胜利了,对战争的影响能力太史慈压倒性胜利 周泰、韩当、鲁素…… 东吴,是不缺人才滴 魏还用说么? 程煜、贾诩、荀悠、荀柬、刘烨、范哗、辛评、许悠…… 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徐晃、许褚、张辽、张颌 甚至老曹的儿子们也都不是吃素的,曹彰、曹丕 一时多少豪杰……2/3归老曹了 后期还有邓艾为代表的新一代草根将军 可以说是一代新人胜旧人了 不像其他两国的后辈们,一代不如一代 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可以说,三国归晋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7
这是个很早的问题。但是在今天 我说的简单点。刘备有人才,曹操孙权也有。诸葛亮当初的隆中对是讲跨荆益。而关羽却丢失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一旦丢失,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就实现不了。即使有荆州益州还要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带天下有变。然而关羽大意丢失了荆州。蜀国被困在益州那个盆地一样的地境。如果他要争夺荆州。如果是打曹操的襄阳樊城,能胜利么。如果打孙权,曹操坐收渔利。所以荆州是再也拿不回来了。
很多人会问孔明为什么要北伐呢。一个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因为诸葛亮不能囤积国力。因为曹操随时会来进攻。还有蜀国士族的势力难以瓦解,所以才要把蜀国存在这样一个战事环境里。这样曹操得不到休息,后方孙权结盟了,没有忧患。益州是这样才在诸葛亮手里保住了三十几年的。不然蜀国早就要亡了。因为魏国实在太强大。诸葛亮发动北伐,看似是战略要领。实际上是政治方针,是变被动为主动,牵制士族势力。这个政治方针被叫做 以攻代守。
正是这个以攻代守。所以北伐要钱吧。国力才会空虚。诸葛亮一死。蒋琬费祎等都不配合姜维北伐。所以北伐屡屡遭挫。导致徒然无功。国力渐损。后来宦官专权。邓艾大军来攻打蜀国,焦周就让刘禅投降。蜀国已经支撑不下去了。焦周的焦字有个言字旁,其实不念焦。焦周有篇文章叫仇国论,反对姜维穷兵黩武。也就是说焦周看上去是误国,其实是救蜀国的子民与水深火热。孔明为什么就要坚持北伐呢?因为他是托孤忠臣,他要完成先帝的夙愿,也要完成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蜀国的命运,在关羽失去荆州那一刻就差不多成定局了。虽然后来也有不少机会,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也是时机,孔明又行事谨慎。哪里是可以轻举妄动的。
第2个回答  2010-07-21
最关键在于不得势,即不得天时。从历史看,以巴蜀这样西陲之地进而一统天下的国家,还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关键在于中原和关中,不得中原和关中,就难得天下。
第3个回答  2010-07-21
非刘备无能(不然关张诸葛怎会对他死心踏地)、非不得关中和中原(纯粹是历史偏见),非出身低(看刘邦就知道),只能说时不予蜀,刘备起家太晚,基础不牢固,人才数量太少,又建国不久便亡去,来不及逐鹿中原,故而失败
第4个回答  2010-07-21
1诸葛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但并不是卓越的军事家
2在三国里面以关羽的死作为一个转折点如不是关羽的轻敌有可能会把三国的纷争变为两国的角逐
3三国时期蜀国的实力较弱,到了后期蜀国的内部更是纷争四起,诸葛亮只能用对外用兵的方式来压制国家内部动荡,同时也造成了蜀国的贫穷落后
4后主刘禅听信小人谗言断事不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