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什么?

如题所述

因为地球自转轴并不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同一观测点与太阳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北半球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同样地点北半球冬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例如,北京约在北纬40°,在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约为73.5°;在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约为26.5°。
因为地球的公转致使一年内太阳在地球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一次。以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例:一年中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夏至节气,正午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即太阳高度角为90°,为一年中的最大值;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冬至节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43°,为一年之中的最小值。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视运动现象(东升西落),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5
你好!
地理老师为你答疑解惑。
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就是该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数值就是一天内,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点所在经线时 ,太阳光线与该地点地面的夹角(仰角)。这个角度的大小与该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距离(纬度差)有关。
地球在公转运动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变,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存在夹角,这个夹角就是黄赤交角。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为一年的往复运动。
对于某个地点来说,当地夏至日,该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最近(纬度差最小),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当地冬至日,该地点与太阳直射点距离最大(纬度差最大),该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该地点与太阳直射点距离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
祝你学习进步!
第2个回答  2019-06-05
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1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3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非常急!
第3个回答  2019-06-05
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其主要因素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角度。
农历的春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农历的夏至节气,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农历的秋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为秋季,南半球为春季;农历的冬至节气,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第4个回答  2019-06-05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一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近日点。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我们在北半球哦)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当太阳公转速度较慢时,地球位于远日点,北半球为夏季。
当6月22日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这时候的12点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南半球最小,12月23日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这时候的12点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北半球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