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做了皇帝,就把其他皇子的胤字改成允字呢?

例如胤详改成了胤允详?

满族因入关而“渐染汉俗”,不过,顺治对其儿子的命名还是沿用满洲传统,如牛纽、福全、玄烨、常颖、奇授等等,甚至让他的一个儿子也以“福”为名,这对汉族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可见当时还不重视辈分的观念与敬避尊亲的汉人命名文化。康熙崇尚儒家学术,尤其服膺理学,在重视家族伦理观念下,他在康熙二十一年完全实行汉人的命名制度,编出子孙排行用字,并拟定人名另一字的偏旁,以示亲疏远近。他下令以“胤”字作为其儿子一辈的排行,而排行下一字用“示”字旁,因此他将后来排名皇长子的保清改名为“胤禔”,保成(皇太子)改名为“胤礽”,其它皇子也以胤祉、胤禛、胤祺、胤祚、胤祐、胤禩、胤禟、胤礻我、胤裪、胤祥、胤祯、胤禑、胤禄、胤礼等等,就是我们熟知的“数字兵团”了。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孙子们太多,他还为他的孙辈和曾孙辈预定了行辈用字和偏旁,清朝皇室人名汉化基本完成。康熙又实行了“敬避御讳”制度,在康熙时代,凡是与“玄烨”二字相同的都要避用。最著名的比如当时北京城的“玄武门”改称“神武门”。

待到雍正继统,这位强调“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君主在兄弟们的名字上做起文章。陈捷先先生说,雍正可能暗示了宗人府官员,宗人府官员递上一个奏章,称“亲王阿哥等名上一字,与御讳同,应请更定。”雍正对这个报告没有决定,而是退一步说,“名讳由圣祖钦定,不忍更改”,“礼部宜奏请皇太后裁定”。转了一圈下来,雍正才下达一道圣旨,“朕曾奏闻皇太后,诸王阿哥名上一字,着改为‘允’字。”而当时康熙皇帝驾崩才一个多月,观感上确实不太好看。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趁着又有大臣建议更改宗室人名的机会,为父亲做了一点弥补工作,降下这样一道谕旨:“朕之兄弟等,以名字上一字与朕名相同,奏请更改。朕思朕与诸兄弟之名,皆皇祖圣祖仁皇帝所赐,载在玉牒。若因朕一人而令众人改易,于心实有未安。昔年诸叔恳请改名,以避皇考御讳,皇考不许。继因恳求再四,且有皇太后祖母之旨,是以不得已而允从,后常以为悔,屡向朕等言之,即左右大臣,亦无不共知之也。古人之礼,二名不偏讳,若过于拘泥,则帝王之家,祖父命名之典,皆不足凭矣。……所奏更名之处不必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7
雍正叫 胤禛 ,他当了皇帝他的兄弟 为了避 皇讳都要改名字,也就是说别人的名字和皇帝的名字一个字都不能一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