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壶的原料之一是嫩泥,这种泥土位于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的嫩泥矿层底部。嫩泥矿层的底部有一种坚质矿石,开采时需要用硬器掘之。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红泥矿的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2. 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可能是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泥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3. 红泥可以分为朱泥、小红泥和大红袍泥,其区别是原矿层的不同风化程度、炼制拼制的差异。红泥拼泥是红泥拼调了其他泥料,并不是在壶的外面涂上红色。
4. 朱泥原矿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含氧化铁量较其他紫砂泥高,在14%~18%间。原矿深埋于宜兴丁山镇赵庄山嫩泥矿层的底部,外观呈咖啡黑色,炼制目数80~180(一般红泥目数为60目),成泥后称朱泥。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紫光游移。
5. 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形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25%~37%。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为5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市面上不少所谓的朱泥壶,核付运实际上是红泥加添混料烧制而成的,表面无明显颗粒。
6. 橘皮朱泥和小煤窑朱泥是朱泥的两种特殊品种。小煤窑朱泥产于黄龙山麓红庙小煤矿1000米夹层处,泥层厚度仅在5公分到20公分之间,简清且不呈片层,只为点状分布。从50年代开始便有零星朱泥矿出产,不过产量不大。原本小煤窑朱泥开采出来,极少单独制壶,由于小煤窑朱泥粘性很强,很多都是直接加到普紫泥或者清水泥里面,增加泥料的粘合性。我们今天很少改梁能看到小煤窑朱泥的老壶,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7. 小煤窑朱泥的烧结温度较低,窑温约1080度,但收缩比高达30%左右,非常容易扭曲、变形、破裂。在制壶中对于工艺师的技艺要求很高。朱泥壶不要偏面的求精致,要在泥料纯正的基础上谈做工。
8. 小煤窑朱泥是紫砂朱泥中的珍贵品种,因收缩比高和含浆量高的原因,高目数的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皱纹,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细看侧面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自然收缩的流淌纹理。
9. 朱泥的主要特性有:洁净度高、泥色如橘、含砂量低、收缩率高、含铁量高。
10. 小煤窑朱泥的特点有:烧成后颜色温润橙红、泡茶水色好、烧制难度高、资源性特质。
11. “朱泥”与“红泥”的区别在于原矿颜色、烧成颜色、敲击声音、制作难易等方面。
12. “小红泥”是不加其他泥料的嫩泥,含大量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泥质细、砂粒微密度大、结晶高。
13. “红泥壶”用料为什么要拼制?常见的红泥壶,用料多是70%红泥,20%红金底板(一种天然泥矿,可补充因加入紫泥后的失色)拼制而成。
14. “大红袍”泥是加入石黄的红泥,可塑性大增,延展性加强,泥片弯曲时不易断裂,烧成温度约为1040℃,收缩比约为30%~40%。质感和润感都会增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