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军制军队的武装和编制

如题所述

中华民国时期的军事装备主要依赖外国制造,步枪、机枪、火炮等基本装备在军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飞机、军舰、坦克等重武器数量相对有限。陆军作为核心军种,主要由步兵构成,还包括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和通讯兵等兵种。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实施了陆军的改编,将清朝末期的新军编制进行调整,将镇、协、标、营等单位改为师、旅、团、营、连和排、班,师成为战略单位。1926年的国民革命军采用了“三三制”编制,军、师下辖单位结构逐渐标准化。1929年的编遣会议进一步细化了编制,以师为战略单位,区分甲、乙、丙三种类型。抗日战争期间,编制有所调整,军成为战略单位,师下辖旅和团。战后,师的地位再次恢复,但随着战事变化,编制不断调整。海军规模较小,北洋政府时期组建了第1、第2舰队,国民党政府时期则有中央、长江、渤海等舰队。空军起步较晚,1913年建立了南苑航空学校,但总体规模不大,到1936年才编成9个大队。各军种的实际编制往往存在缺额,无法准确反映实力。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1912~1949)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 3个时期。中华民国官制和军制在各个时期依其所依附的国家和效仿的制度不同而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