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中小学校一般都会给学生安排早读课,一节早读课一般都安排三四十分钟。此外,有的学校每天早上的早读课还安排了两节,这两节课的名称各不相同一节叫晨读,一节叫早读。
尤其是小学,开设科目少,基本上天天都有语文早读课。那么小学生每天安排30分钟语文早读课有效果吗?
效果当然肯定是有的,不过我觉得小学生每天都安排30分钟语文早读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如下:
一些学校的早读课一般安排30分钟。在这三十分钟里,学生如果扯着喉咙一直读下来,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是很难保持这么长的时间的。而且长时间的诵读,注意力就会分散,记忆力就会减弱,思维就会钝化。
之所以安排语文早读课,传统的要求就是多念多背。我念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除了背课文,还要背段落大意,背中心思想。
可是现在语文课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不是很多。以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需要背诵的也就是8首古代诗歌,1篇文言文,现代文中的两个段落。可以说,一个学期背这么一点内容,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至于课文的阅读理解,比如课文内容呀思想感情呀需要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根本不能死记硬背。
有人说那还要读课文呀。其实小学教材中的课文都很短,学生朗读,十分钟足矣。稍微长一点的课文,是要默读的,根本不宜放声朗读。
传统的语文早读课,以朗读背诵为主。学生扯开喉咙一个劲地念,一个劲地背。教师呢,一般情况下就是负责维持早读秩序、抽查课文的背诵情况而已。学生扯开喉咙读书,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因声求气,把握内涵。但是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早读就极有可能变成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更何况语文课本中,要求死记硬背的内容并不多。死记硬背的内容不多,那么学生每天早上扯开喉咙念书,念什么呢?为什么念呢?不适宜念的不该背的在那儿念在那儿背,会有效果吗?
扯着喉咙大声读书、死记硬背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但是现在的语文教材中,需要放声诵读、死记硬背的课文并不多。绝大多数的课文,根本不需要三四十分钟的时间去朗读,去背诵。而是需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静心阅读,用心思考,勾画圈点,感悟理解,生成表达。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阅读中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必须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一个劲地扯着喉咙念书,一个劲地死记硬背。
一点建议:小学生的早读时长要适宜,不光要放声诵读,更要组织引导学生思考,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有何建议,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快来关注“三尺讲台一路行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