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意义与作用

如题所述

读书时间:2020年5月12日

阅读篇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读书章节:教材的意义与作用

原文摘抄:1,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为此,必须以教材为中心 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课堂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质量也就没有了,保障没有了根基。

2,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读物,而是专家学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专门研制和编写的适合于相应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的文本。

3,教师既要激励学生进行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主旨,并追求共同见解,正确处理一元标准与多元解释,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4,教学的终极目的自然是超越和创新,但是它的起点和前提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本身,毕竟教材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课题,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

心得感悟: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但是教材毕竟是学习的载体,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我在2015年4月的《山东教育》上发表了《品德教材的加减分合》一文,阐述了我对品德教材使用的建议,下面是此文的简要内容:翻开品德课本,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然而教材无论怎样精彩,它毕竟是静态的,对于风俗各异的地区、特色不同的学校、性格迥异的学生,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动态的处理,让品德资源更生活、更乡土、更简约、更充满活力。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善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我们师生服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加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但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的素材毕竟有限,不可能把儿童的生活全部呈现出来。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教材所给的材料中,教师应当关注当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结合当地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教材更有效、更实用。1.加上身边真事2.加时事要事3.加家乡资源,补足“留白”减品德教材力求以儿童的现实生活题材作为教学内容,讲述的是儿童身边的事,呈现的是儿童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人,但也会出现滞后的、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内容。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是2003年出版的,与现在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有些内容已明显与时代脱节。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去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话题或资料。1.减去教材滞后的部分2.减去学生已经会的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怎样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我想以学定教是必需的。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知的内容。”教师要深明这一点,上课之前充分地了解学情,把学生已经会的内容合理减去。但要注意的是,品德教材使用中做“减”法应充分把握教材内容设置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慎重地做出取舍,切不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任意删减。分针对品德教材的合理使用问题,2014年滨州市小学品德优质课评选时,我们市教研室刘莹老师提出了“基于目标有效达成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主题。意图就是针对学情及当前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可以对教材一个主题的内容分成两节或几节来上,也可以对两个主题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中完成。合为了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合并。总之,品德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我们的品德教学更有实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