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何选择愚民政策,而不选择安民政策?

如题所述

很简单道理:不值得。我个人认为古代封建的封建统治者所采用的愚民政策,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包含了安民政策。什么是安民政策,无非就是使底层百姓安居乐业。愚民政策本质上也是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不过你说的安民政策和统治者采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其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在成本上以及所带来的风险,安民政策是远远大于愚民政策的,所以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一般都会采用愚民政策。

毕竟愚民政策的成本最低,风险也最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不需要开启民智,只需要一部分人来带领一部分人就足够了,最基层百姓只是工具而已,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从封建统治者而言,他们更希望百姓愚昧,无知,停留在某一阶段,安心种田耕地就行。在科举制还未全面推行之前,文化真的就是上流社会的财产,普通才百姓没有文化,没有教育。在古代封建社会永远是最基层大多数百姓来供养少部分的贵族集团,这种供给制度贯穿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者选择愚民政策是天下贵族集团默认的事情,他们并不希望他们手下的奴仆们拥有过高的智慧以及自主性意识。虽然在古代奴隶制早已被废除,但是奴仆这种职业却并一直都是存在的。古代封建统治者本身就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可以说天下所有人都是他的奴仆。

我想没有人会考虑这些奴仆的所想,毕竟他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天下安定,他为什么还要复杂的安民政策?为什么不用最简单粗暴的愚民政策?反而要让很多弯子,费很大的精力去搞安民政策。古代一直都是以贵族为核心,基层百姓只不过是他们的生产工具而已。他们根本就不会花很多的精力在这些基层百姓身上,他们对于基层百姓唯一的要求就是提供足够的粮食赋税,就足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0
愚民政策是从思想上控制老百姓,这种是釜底抽薪之策,安民政策变数太大,不是很见效。
第2个回答  2020-06-10
从思想上控制,这样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要是选择安民政策,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财力,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自然是不愿意的。
第3个回答  2020-06-10
因为愚民政策更加容易实施,而且成本低、风险也不高,很适合统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