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和中途岛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都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之一。中途岛、珍珠港(夏威夷)、关岛在太平洋上互成掎角之势日军偷袭珍珠港意味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中途岛战役则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二战中日军偷袭珍珠港,接着美国发起珊瑚岛海战,结果美国稍占上风,然后中途岛战役爆发美国截获日军密码才取胜,一个是开始,一个是转折。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途岛战役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这次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
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总统决定由切斯特.尼米兹接替金梅尔出任美太平洋舰队的司令,他对尼米兹说:“到珍珠港去收拾败局,然后留在那里,直到战争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4
珍珠港事变与中途岛战役的对比

中途岛与珍珠港战役的对比
1941年12月7日,正当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尚未准备之时,日军轰炸机忽然闪现在珍珠港的上空。飞机与袖珍潜艇互相配合,丧心病狂的日寇将港口炸成一片火海。此次史无前例的偷袭,让麻痹大意的美军付出惨痛的代价,共死2403人,其中一千人死在“亚利桑那”号上,近两千人受伤,18艘军舰重创报废,188架飞机炸烂,159架打坏。日本仅损失29架飞机及其机组人员,报废5艘袖珍艇,这远小于日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估计。此次偷袭,象征着日本战术的胜利和美国的悲剧。
由于美国主力海军尚存,山本与南云忠一、草鹿龙之介等海军将领,准备策动第二次进攻,他们计划强占中途岛后引诱美军出击,全歼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进而进攻美国本土。
42年5月,准备参战的日本海军便在濑户集结出发,预计6月7日拿下中途岛,美国海军司令尼米兹自骄傲败于珍珠港后十分警惕,事先截获日军作战计划。美军根据情报研究对策,于6月4日遭遇日军主力,经过美军浴血奋战,日军大败。山本于5日凌晨宣布放弃进攻计划,至此,顽强的美国人赢得了这场史上以航母和空中力量决定胜负的最大战役。
这回,日本损失四艘航母:加贺,赤诚,飞龙,苍龙,一艘巡洋舰,180架飞机随舰沉没,另有54架被击落,2500名日军阵亡。而美军仅损失一艘航母,307名士兵和147架飞机。
此次日军失利,使日海军联合舰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海空作战。从珍珠港事变后日军一直拥有的太平洋战区的战略主动权,从此易主给美国。
这两次大战役是二战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两次战役,但美军取得最终的胜利,获得太平洋战区的战略主动权。
对比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便会发现:珍珠港战役日军抓住美军毫戒备之机,发动猛烈攻势;而中途岛才算是日美真正的海空实力的大对抗。因此,我着重对中途岛战役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三条:日本发动战役的原因;美军获胜的原因;中途岛战役的影响。
究其日本发动中途岛战役的原因,我认为有四点:
1.中途岛是太平洋的战略要地。中途岛地处夏威夷群岛,距珍珠港1828公里,由两个环礁组成,仅五平方公里之大,是美海军前沿阵地。美军在岛上修建巡逻机基地和机场跑道。此岛与珍珠港互为犄角。日军认为,如果一旦拿下了中途岛,美国的西海岸也就门户大开了,对进攻美国本土创造条件。
2.日本那时已有足够的战争资源。到1942年4月,日本侵略者已在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占领了大片地区,他们把中国当作大后方,从荷属东印度群岛掠夺石油。所以中途岛战役日军消耗油量,就相当于和平时期日本海军一年消耗的油量。
3.珍珠港事变后仍然惧怕美国的海空实力。珍珠港事变,日本仅是炸毁美国海上重火力的战列舰,而可以海空作战的美国航母未受损伤,所以美国海军实力依旧强大,日本仍旧畏惧美国海空实力。
4.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国潜在实力,欲速战速决。山本五十六曾是日本驻华盛顿武官,任期时,在美国广泛游历,并深刻地研究了美国的军事潜力。他看到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了解一旦这个国家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本就少有获胜的希望,因此他看到美国在珍珠港事变后元气尚未恢复马上攻击美国海军主力,希望迅速结束太平洋战争。
关于美军获胜的原因,我认为大致共有7点。
1.珍珠港与中途岛互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而日本人是海上大规模远征,如果一旦被动挨打,则必定死于茫茫大海之中!
2.美国在战前积极收集情报。由于日军过分骄横和时间仓促,日军电台仍在使用JN25的老密码。与偷袭珍珠港一样,日方把成功寄托于保守秘密,结果事与愿违,美国少校约瑟夫·罗奇福在珍珠港美海军司令部地下室内收集到日方联合舰队90%的信息,并成功破译JN25密码。罗奇福少校发现,电文中日方常用到“AF”,并推断AF指中途岛,并拍了一份电报慌称中途岛淡水设备损坏。果不其然,日方的电报上显示:“AF可能缺少淡水。”
显然,日本人走的每一步暗棋都被美国人尽收眼底,因此美国人可以研究对策,并找出日军弱点,击垮日本人。
3.美国人打了日本的时间差。日本人由于安排不妥,起飞和降落飞机相冲突,所以日本人先把准备起飞的飞机入库,再让降落的飞机降落,并为了节约时间,将卸下的炸药和鱼雷全部堆放在甲板上,这恰恰是为他们安排坟场!美国轰炸机往往抓住日本人这样手忙脚乱之时,给予其致命一击中!
4.美军飞机不时出现在各个方向干扰日方,使日方指挥部常常作出错误判断,使舰队混乱,从而不堪一击。
5.由于珍珠港事变,美国人的愤怒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统筹兼顾。在中途岛战役前些日的美日新几内亚珊瑚海大战中,美国航母“约克城”
号不幸重创。但顽强拼搏的美国人将这艘原计划修三个月的航母,三天便修完了。况且中途岛大战前,美方已破译日方密码,了解日军动向,军心大振,都要报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6.日方战前准备出现重大失误!如果日方集中使用兵力,中途岛的胜利唾手可得,但是山本五十六犯了一个大错误。为了迷惑并包围敌方舰队,山本将他的庞大舰队分成了五个部分,使美军能够各个击破。
7.天气利于美军。那几天中途岛附近海面大雾茫茫,给日方行军带来不便,拖延了时间,给了美军更多调整兵力布署的机会。
关于中途岛战役对太平洋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也有3点看法。
1.美国成为海上霸主。日本由于损失4艘航母,元气大伤,军心涣散,太平洋的制空权制海权已由美国人取而代之。
2.在太平洋战场日本人被美国人穷追猛打;在亚洲中国战场上,侵华日军完全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大量兵力被直接或间接牵制。日本人逐渐从自己创设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向日本本土节节败退。
3.由于中途岛战役日本人太平洋主动权丧失,使其海上甚至心脏地带屡屡挨打,迅速失掉了苏门答腊、爪哇等战略要地,并使东南亚日军被团团包围,迫使1944年那时已在中国垂死挣扎的侵华日军劳师远征发动豫湘桂战役去拯救他们的难兄难弟们,使日本人本土“举国玉碎”成为泡影,并可以于45年8月两度无阻地投下两颗原子弹。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客观上间接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加快了盟军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脚步。
1941年的那次偷袭,使所有美国人铭刻住“12·7”,使所有美国人彻底看清日本帝国主义狰狞的面目,使美军加入了盟军的行列。1942年的中途岛,彻底击碎了日本人统治太平洋的美梦。美国人认清了珍珠港的失败,在中途岛一役中将日本帝国主义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第2个回答  2022-03-11
《决战中途岛》公映,使人禁不住想到之前拍摄的同样反映“太平洋战争”题材的宏观式电影《虎虎虎》与《珍珠港》。
其实这三部电影互有交集,但对战争的表现方式,却迥然不同,拍摄技法也南辕北辙,从《决战中途岛》的最新面世,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也在吸取之前电影的不足与欠缺点上重新起步,才成为了今天这样的模式。
可以特别地感受到,《决战中途岛》吸取了《珍珠港》的教训,战争题材中,实在不适合放上一个爱情的取舍与生离死别问题,因为中国人有一个说法,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这里女人有两层意思,一种是女人的性别,另一种是女人身上的女性身份,在战争中,即使是一个女人,也不应该视着女人。而《珍珠港》的最大问题,就是让女人隐喻着战争中的利益选择。
这个隐喻不错,《珍珠港》在构思的时候,不能不说野心很大,用二男一女的爱情关系,平行对应于二战争夺战中的利益攫取。
由此可以看出,从某种程度上讲,《珍珠港》里的三角恋情之争,完全是战争动机的是一种爱情化演衍。
我们可以把《珍珠港》里美、日对太平洋的争夺,视着两个男人对一个共同的心仪的女人的角逐。
而与此对应的是,影片里的两个美国大兵也同样爱着一个女人,基本就是战争大背景下的隐性动机的折射与象征。
这也是编导为什么在《珍珠港》里表现一场跷蹊古怪的爱情的原因。影片里的雷夫与丹尼从小在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其中雷夫还一直以大哥哥的身份罩着丹尼,这种关系,基本相当于太平洋两端的美国与日本的关系。
本来他们能够和平共处,但因为一个女人的缘故,两个人之间却是恶言相加,甚至上演了全武行。电影里有一段台词非常有意思,当雷夫被问及德国战机的特点时,雷夫说:“纳粹战机永远比你快,一下就窜到云层飞到你上方,然后像某些美国人一样,从背后偷袭你。”
在电影里,也毫不隐讳男人之间的争夺女人,完全与战争中的较量有着一样的属性。
但是,在《珍珠港》里,编导用以标榜的是爱情关系中的理性力量,战胜了人的原始的对目标物的攫取,在电影中的爱情段落里,美国大兵的人情味,显示了编导们这样的说教:那就是兄弟不应该相争,而应该用一种人性化的礼让,化解人类对资源的争夺困境。
无疑,落实这一原则的美国大兵,更具有高风亮节的道德要素,电影里用以表明的是,这么优秀的道德承载者、伦理执行者、情理规范者,才是人类的精神前行轨迹,是最终战争胜利的最佳承受者。
无疑,在《珍珠港》里,几乎对日本人没有任何深刻的描述,影片里的山本五十六可以说是同一题材中表现最差的一个角色,几乎没有展现出人物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动机所在。
弱化山本五十六的动机的原因,显然是在这个电影里,编导已经通过整个电影的爱情线索,把电影的主题表述清楚了,那就是对资源的势不两立的争夺,导致了战争双方的大动干戈的原因所在。
《珍珠港》拍摄于2001年,至今已经十八年。《珍珠港》显然用一种庸俗化的手法,图解了战争的因果关系,影片里的爱情线索,压制了影片里的战争双方的主线与主导人物,里面的山本五十六与罗斯福就像打酱油的角色一样,在影片里说着一些毫无心理支撑的面场上的大话、空话与废话。
这就有必要把1970年拍摄的《虎虎虎》翻箱倒柜出来,在这部影片里,日方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而美国一方,基本没有什么中心事件,因为美国作为被袭的一方,在战争到来之前,实在不知道表现他们干什么。因此,在《虎虎虎》里,作为进攻方的日本一方神气十足,气宇轩昂,非常的出彩,而美国的一方,则是情节支离破碎,只能沉浸在追索情报的蛛丝马迹中拉拉扯扯,唠唠叨叨,一方面是日方的刀光剑影,箭在弦上,一方面是美方婆婆妈妈,吞吞吐吐,因此这个电影里明显是把日方的气势渲染得更加无畏而强健,美国一方则是软弱而无能。
这种美国人无所事事的尴尬状态,在《珍珠港》里得到了有效缓解,因为《珍珠港》里在表现日本人厉兵秣马的时候,美国大兵也在马不停蹄地谈恋爱,制造新的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珍珠港》里留下生命基因的是后来牺牲的丹尼,而雷夫则负责抚养了这个与他有着竞争关系的男人的后代。从某种意义上讲,丹尼牺牲了,但是他的基因流传下来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丹尼完成了自己基因的传承,他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如果用这种爱情关系,来比对影片里聚焦的战争双方,则同样会得到一个令人沉思的的耐人寻味的答案与结论。
虽然《珍珠港》里的构思不错,形象化地折射了战争的本质性的掠夺资源的性质,但是,如此暴露性的揭示,安在美国人这一边,却使得电影里的美国一方无意中交待了他们的致命的软肋,就是战争迫在眉睫,世界各地都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抗争,你却在椰风、沙滩、海浪包围的浪漫情境中,放肆人类的原始本能,这不是不打自招地说明了,珍珠港之所以被偷袭,还不是美国人玩忽职守,咎由自取吗?
所以,《珍珠港》里的爱情描写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展示了美国大兵站在人性与人情的高度上,更具道德化的制高点优势,显然比在情感上一片模糊的日本鬼子更富有正能量的气质与底蕴,在战争中居于仁义之师的阵营,另一方面,却隐性地透视出,美国大兵把兵营当成了寻欢作乐的世外桃源,尤其是影片里的浪漫情境的提供,采取了与《泰坦尼克号》相仿的方式,就是利用兵营所在的大海、晚霞、仓库等同类场所,来制造那种纯粹的意境。
比如,影片里,男兵带着女护士去看晚霞,然后用升降机吊上军舰的侧舷,此种公然利用战争武器这种道具,拿来作为爱情的炫耀玩具,与《泰坦尼克号》里借景在豪华油轮的船头凌空欲飞秀有着内质的结构,但《泰坦尼克号》里衬托爱情的场所,本身就是一个悠闲的天地,在这里一对男女尽情地享受海上的自由空气,也算是一种浪漫,但在战争机器的旁边,男女二人躲开监控,借助武器的气派,获取两个人在一起的罗曼蒂克,实在有一点令人啼笑皆非。
而另一个美国大兵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前一个大兵更加无所顾忌,竟然带着他前任哥们的女友,驾着飞机,在天上写就浪漫篇章。在空中,他玩起了飞机翻跟斗游戏,让女护士惊声尖叫,如期收获了女人的小鸟依人的靠近,然后飞机降落,竟然平安无事,两个人再次如入无人之境,来到了放置降落伞的仓库,在这里情意绵绵,珠胎暗结。
所以,《珍珠港》里的爱情故事,受到了参加二战的老兵的抗议。
《珍珠港》无疑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它意图在《虎虎虎》过分严谨因而显得无趣得多的电影叙事之外开创出一条新路,但是,把战争当作爱情的衬托显然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这种爱情完全是生编硬造出来,以使得爱情成为战争的一次图解,更是让战争变成了儿戏。
《决战中途岛》吸取了《珍珠港》教训,重新回到了纪实片的角度,来展现战争中最能代表关键性进程的核心视角,所以电影里以情报员与飞行员的两个真实人物为故事主线条,以他们在战争中决胜关卡的至关重要的提拎,来表现整个战争的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决战中途岛》更像是斯皮尔伯格在《兄弟连》中采取的拍片方针,那就是采用纪实性的手法,放弃情节化进程,凸现战争亲历者主体角度的切实感受,来复现战争本身的细部,而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拍摄原则,则可以说是在《珍珠港》中得到了延续,都是重点表现前台的情感脉线,而战争是附着在人物的身上的,只不过《拯救大兵瑞恩》对战争的深刻认知远比《珍珠港》的胡编滥造要高超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决战中途岛》实际上意味着战争影片的一种最新款式,那就是以战争中个体生命作为视角主体,这个主体才是最能表现出战争中的代表性烽烟与视觉震撼的。那种言情剧的形式,如《珍珠港》这一种,把战争推向背景,最后只能是对这一场战争的严酷性与真实性的亵渎。
《决战中途岛》这种对战争片表现方式的选择,可以说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战争片的本质属性,因而我们不能轻视《决战中途岛》中折射出的电影对反映战争观念的巩固与坚守。
无独有偶,实际上,在中国的战争片中,我们也与《决战中途岛》走的是不约而同的一条道路。
今年公映的《决胜时刻》,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一段历史史实,但这部电影与之前表现领袖影片不同的是,影片里加大了对普通人角度的表现份量,如直接让担任警卫的士兵,出现在了渡江第一线,从而为这个电影带来了更多的由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能够感受到与体验到的独特的视角,这反映出中国的战争片,逐渐开始有意识地从“司令部真实”向“战壕真实”进行悄然嬗变。
而这种嬗变的走向,在《决战中途岛》里得到了非常圆满的体现,这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决战中途岛》所突出与坚守的战争片拍摄手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战争的进程与实质,这类战争片可能代表着未来的更多此类题材的拍摄走向。
第3个回答  2022-03-11
《决战中途岛》公映,使人禁不住想到之前拍摄的同样反映“太平洋战争”题材的宏观式电影《虎虎虎》与《珍珠港》。
其实这三部电影互有交集,但对战争的表现方式,却迥然不同,拍摄技法也南辕北辙,从《决战中途岛》的最新面世,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也在吸取之前电影的不足与欠缺点上重新起步,才成为了今天这样的模式。
可以特别地感受到,《决战中途岛》吸取了《珍珠港》的教训,战争题材中,实在不适合放上一个爱情的取舍与生离死别问题,因为中国人有一个说法,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这里女人有两层意思,一种是女人的性别,另一种是女人身上的女性身份,在战争中,即使是一个女人,也不应该视着女人。而《珍珠港》的最大问题,就是让女人隐喻着战争中的利益选择。
这个隐喻不错,《珍珠港》在构思的时候,不能不说野心很大,用二男一女的爱情关系,平行对应于二战争夺战中的利益攫取。
由此可以看出,从某种程度上讲,《珍珠港》里的三角恋情之争,完全是战争动机的是一种爱情化演衍。
我们可以把《珍珠港》里美、日对太平洋的争夺,视着两个男人对一个共同的心仪的女人的角逐。
而与此对应的是,影片里的两个美国大兵也同样爱着一个女人,基本就是战争大背景下的隐性动机的折射与象征。
这也是编导为什么在《珍珠港》里表现一场跷蹊古怪的爱情的原因。影片里的雷夫与丹尼从小在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其中雷夫还一直以大哥哥的身份罩着丹尼,这种关系,基本相当于太平洋两端的美国与日本的关系。
本来他们能够和平共处,但因为一个女人的缘故,两个人之间却是恶言相加,甚至上演了全武行。电影里有一段台词非常有意思,当雷夫被问及德国战机的特点时,雷夫说:“纳粹战机永远比你快,一下就窜到云层飞到你上方,然后像某些美国人一样,从背后偷袭你。”
在电影里,也毫不隐讳男人之间的争夺女人,完全与战争中的较量有着一样的属性。
但是,在《珍珠港》里,编导用以标榜的是爱情关系中的理性力量,战胜了人的原始的对目标物的攫取,在电影中的爱情段落里,美国大兵的人情味,显示了编导们这样的说教:那就是兄弟不应该相争,而应该用一种人性化的礼让,化解人类对资源的争夺困境。
无疑,落实这一原则的美国大兵,更具有高风亮节的道德要素,电影里用以表明的是,这么优秀的道德承载者、伦理执行者、情理规范者,才是人类的精神前行轨迹,是最终战争胜利的最佳承受者。
无疑,在《珍珠港》里,几乎对日本人没有任何深刻的描述,影片里的山本五十六可以说是同一题材中表现最差的一个角色,几乎没有展现出人物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动机所在。
弱化山本五十六的动机的原因,显然是在这个电影里,编导已经通过整个电影的爱情线索,把电影的主题表述清楚了,那就是对资源的势不两立的争夺,导致了战争双方的大动干戈的原因所在。
《珍珠港》拍摄于2001年,至今已经十八年。《珍珠港》显然用一种庸俗化的手法,图解了战争的因果关系,影片里的爱情线索,压制了影片里的战争双方的主线与主导人物,里面的山本五十六与罗斯福就像打酱油的角色一样,在影片里说着一些毫无心理支撑的面场上的大话、空话与废话。
这就有必要把1970年拍摄的《虎虎虎》翻箱倒柜出来,在这部影片里,日方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而美国一方,基本没有什么中心事件,因为美国作为被袭的一方,在战争到来之前,实在不知道表现他们干什么。因此,在《虎虎虎》里,作为进攻方的日本一方神气十足,气宇轩昂,非常的出彩,而美国的一方,则是情节支离破碎,只能沉浸在追索情报的蛛丝马迹中拉拉扯扯,唠唠叨叨,一方面是日方的刀光剑影,箭在弦上,一方面是美方婆婆妈妈,吞吞吐吐,因此这个电影里明显是把日方的气势渲染得更加无畏而强健,美国一方则是软弱而无能。
这种美国人无所事事的尴尬状态,在《珍珠港》里得到了有效缓解,因为《珍珠港》里在表现日本人厉兵秣马的时候,美国大兵也在马不停蹄地谈恋爱,制造新的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珍珠港》里留下生命基因的是后来牺牲的丹尼,而雷夫则负责抚养了这个与他有着竞争关系的男人的后代。从某种意义上讲,丹尼牺牲了,但是他的基因流传下来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丹尼完成了自己基因的传承,他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如果用这种爱情关系,来比对影片里聚焦的战争双方,则同样会得到一个令人沉思的的耐人寻味的答案与结论。
虽然《珍珠港》里的构思不错,形象化地折射了战争的本质性的掠夺资源的性质,但是,如此暴露性的揭示,安在美国人这一边,却使得电影里的美国一方无意中交待了他们的致命的软肋,就是战争迫在眉睫,世界各地都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抗争,你却在椰风、沙滩、海浪包围的浪漫情境中,放肆人类的原始本能,这不是不打自招地说明了,珍珠港之所以被偷袭,还不是美国人玩忽职守,咎由自取吗?
所以,《珍珠港》里的爱情描写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展示了美国大兵站在人性与人情的高度上,更具道德化的制高点优势,显然比在情感上一片模糊的日本鬼子更富有正能量的气质与底蕴,在战争中居于仁义之师的阵营,另一方面,却隐性地透视出,美国大兵把兵营当成了寻欢作乐的世外桃源,尤其是影片里的浪漫情境的提供,采取了与《泰坦尼克号》相仿的方式,就是利用兵营所在的大海、晚霞、仓库等同类场所,来制造那种纯粹的意境。
比如,影片里,男兵带着女护士去看晚霞,然后用升降机吊上军舰的侧舷,此种公然利用战争武器这种道具,拿来作为爱情的炫耀玩具,与《泰坦尼克号》里借景在豪华油轮的船头凌空欲飞秀有着内质的结构,但《泰坦尼克号》里衬托爱情的场所,本身就是一个悠闲的天地,在这里一对男女尽情地享受海上的自由空气,也算是一种浪漫,但在战争机器的旁边,男女二人躲开监控,借助武器的气派,获取两个人在一起的罗曼蒂克,实在有一点令人啼笑皆非。
而另一个美国大兵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前一个大兵更加无所顾忌,竟然带着他前任哥们的女友,驾着飞机,在天上写就浪漫篇章。在空中,他玩起了飞机翻跟斗游戏,让女护士惊声尖叫,如期收获了女人的小鸟依人的靠近,然后飞机降落,竟然平安无事,两个人再次如入无人之境,来到了放置降落伞的仓库,在这里情意绵绵,珠胎暗结。
所以,《珍珠港》里的爱情故事,受到了参加二战的老兵的抗议。
《珍珠港》无疑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它意图在《虎虎虎》过分严谨因而显得无趣得多的电影叙事之外开创出一条新路,但是,把战争当作爱情的衬托显然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这种爱情完全是生编硬造出来,以使得爱情成为战争的一次图解,更是让战争变成了儿戏。
《决战中途岛》吸取了《珍珠港》教训,重新回到了纪实片的角度,来展现战争中最能代表关键性进程的核心视角,所以电影里以情报员与飞行员的两个真实人物为故事主线条,以他们在战争中决胜关卡的至关重要的提拎,来表现整个战争的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决战中途岛》更像是斯皮尔伯格在《兄弟连》中采取的拍片方针,那就是采用纪实性的手法,放弃情节化进程,凸现战争亲历者主体角度的切实感受,来复现战争本身的细部,而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拍摄原则,则可以说是在《珍珠港》中得到了延续,都是重点表现前台的情感脉线,而战争是附着在人物的身上的,只不过《拯救大兵瑞恩》对战争的深刻认知远比《珍珠港》的胡编滥造要高超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决战中途岛》实际上意味着战争影片的一种最新款式,那就是以战争中个体生命作为视角主体,这个主体才是最能表现出战争中的代表性烽烟与视觉震撼的。那种言情剧的形式,如《珍珠港》这一种,把战争推向背景,最后只能是对这一场战争的严酷性与真实性的亵渎。
《决战中途岛》这种对战争片表现方式的选择,可以说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战争片的本质属性,因而我们不能轻视《决战中途岛》中折射出的电影对反映战争观念的巩固与坚守。
无独有偶,实际上,在中国的战争片中,我们也与《决战中途岛》走的是不约而同的一条道路。
今年公映的《决胜时刻》,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一段历史史实,但这部电影与之前表现领袖影片不同的是,影片里加大了对普通人角度的表现份量,如直接让担任警卫的士兵,出现在了渡江第一线,从而为这个电影带来了更多的由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能够感受到与体验到的独特的视角,这反映出中国的战争片,逐渐开始有意识地从“司令部真实”向“战壕真实”进行悄然嬗变。
而这种嬗变的走向,在《决战中途岛》里得到了非常圆满的体现,这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决战中途岛》所突出与坚守的战争片拍摄手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战争的进程与实质,这类战争片可能代表着未来的更多此类题材的拍摄走向。
第4个回答  2022-03-11
《决战中途岛》公映,使人禁不住想到之前拍摄的同样反映“太平洋战争”题材的宏观式电影《虎虎虎》与《珍珠港》。
其实这三部电影互有交集,但对战争的表现方式,却迥然不同,拍摄技法也南辕北辙,从《决战中途岛》的最新面世,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也在吸取之前电影的不足与欠缺点上重新起步,才成为了今天这样的模式。
可以特别地感受到,《决战中途岛》吸取了《珍珠港》的教训,战争题材中,实在不适合放上一个爱情的取舍与生离死别问题,因为中国人有一个说法,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这里女人有两层意思,一种是女人的性别,另一种是女人身上的女性身份,在战争中,即使是一个女人,也不应该视着女人。而《珍珠港》的最大问题,就是让女人隐喻着战争中的利益选择。
这个隐喻不错,《珍珠港》在构思的时候,不能不说野心很大,用二男一女的爱情关系,平行对应于二战争夺战中的利益攫取。
由此可以看出,从某种程度上讲,《珍珠港》里的三角恋情之争,完全是战争动机的是一种爱情化演衍。
我们可以把《珍珠港》里美、日对太平洋的争夺,视着两个男人对一个共同的心仪的女人的角逐。
而与此对应的是,影片里的两个美国大兵也同样爱着一个女人,基本就是战争大背景下的隐性动机的折射与象征。
这也是编导为什么在《珍珠港》里表现一场跷蹊古怪的爱情的原因。影片里的雷夫与丹尼从小在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其中雷夫还一直以大哥哥的身份罩着丹尼,这种关系,基本相当于太平洋两端的美国与日本的关系。
本来他们能够和平共处,但因为一个女人的缘故,两个人之间却是恶言相加,甚至上演了全武行。电影里有一段台词非常有意思,当雷夫被问及德国战机的特点时,雷夫说:“纳粹战机永远比你快,一下就窜到云层飞到你上方,然后像某些美国人一样,从背后偷袭你。”
在电影里,也毫不隐讳男人之间的争夺女人,完全与战争中的较量有着一样的属性。
但是,在《珍珠港》里,编导用以标榜的是爱情关系中的理性力量,战胜了人的原始的对目标物的攫取,在电影中的爱情段落里,美国大兵的人情味,显示了编导们这样的说教:那就是兄弟不应该相争,而应该用一种人性化的礼让,化解人类对资源的争夺困境。
无疑,落实这一原则的美国大兵,更具有高风亮节的道德要素,电影里用以表明的是,这么优秀的道德承载者、伦理执行者、情理规范者,才是人类的精神前行轨迹,是最终战争胜利的最佳承受者。
无疑,在《珍珠港》里,几乎对日本人没有任何深刻的描述,影片里的山本五十六可以说是同一题材中表现最差的一个角色,几乎没有展现出人物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动机所在。
弱化山本五十六的动机的原因,显然是在这个电影里,编导已经通过整个电影的爱情线索,把电影的主题表述清楚了,那就是对资源的势不两立的争夺,导致了战争双方的大动干戈的原因所在。
《珍珠港》拍摄于2001年,至今已经十八年。《珍珠港》显然用一种庸俗化的手法,图解了战争的因果关系,影片里的爱情线索,压制了影片里的战争双方的主线与主导人物,里面的山本五十六与罗斯福就像打酱油的角色一样,在影片里说着一些毫无心理支撑的面场上的大话、空话与废话。
这就有必要把1970年拍摄的《虎虎虎》翻箱倒柜出来,在这部影片里,日方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而美国一方,基本没有什么中心事件,因为美国作为被袭的一方,在战争到来之前,实在不知道表现他们干什么。因此,在《虎虎虎》里,作为进攻方的日本一方神气十足,气宇轩昂,非常的出彩,而美国的一方,则是情节支离破碎,只能沉浸在追索情报的蛛丝马迹中拉拉扯扯,唠唠叨叨,一方面是日方的刀光剑影,箭在弦上,一方面是美方婆婆妈妈,吞吞吐吐,因此这个电影里明显是把日方的气势渲染得更加无畏而强健,美国一方则是软弱而无能。
这种美国人无所事事的尴尬状态,在《珍珠港》里得到了有效缓解,因为《珍珠港》里在表现日本人厉兵秣马的时候,美国大兵也在马不停蹄地谈恋爱,制造新的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珍珠港》里留下生命基因的是后来牺牲的丹尼,而雷夫则负责抚养了这个与他有着竞争关系的男人的后代。从某种意义上讲,丹尼牺牲了,但是他的基因流传下来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丹尼完成了自己基因的传承,他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如果用这种爱情关系,来比对影片里聚焦的战争双方,则同样会得到一个令人沉思的的耐人寻味的答案与结论。
虽然《珍珠港》里的构思不错,形象化地折射了战争的本质性的掠夺资源的性质,但是,如此暴露性的揭示,安在美国人这一边,却使得电影里的美国一方无意中交待了他们的致命的软肋,就是战争迫在眉睫,世界各地都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抗争,你却在椰风、沙滩、海浪包围的浪漫情境中,放肆人类的原始本能,这不是不打自招地说明了,珍珠港之所以被偷袭,还不是美国人玩忽职守,咎由自取吗?
所以,《珍珠港》里的爱情描写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展示了美国大兵站在人性与人情的高度上,更具道德化的制高点优势,显然比在情感上一片模糊的日本鬼子更富有正能量的气质与底蕴,在战争中居于仁义之师的阵营,另一方面,却隐性地透视出,美国大兵把兵营当成了寻欢作乐的世外桃源,尤其是影片里的浪漫情境的提供,采取了与《泰坦尼克号》相仿的方式,就是利用兵营所在的大海、晚霞、仓库等同类场所,来制造那种纯粹的意境。
比如,影片里,男兵带着女护士去看晚霞,然后用升降机吊上军舰的侧舷,此种公然利用战争武器这种道具,拿来作为爱情的炫耀玩具,与《泰坦尼克号》里借景在豪华油轮的船头凌空欲飞秀有着内质的结构,但《泰坦尼克号》里衬托爱情的场所,本身就是一个悠闲的天地,在这里一对男女尽情地享受海上的自由空气,也算是一种浪漫,但在战争机器的旁边,男女二人躲开监控,借助武器的气派,获取两个人在一起的罗曼蒂克,实在有一点令人啼笑皆非。
而另一个美国大兵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前一个大兵更加无所顾忌,竟然带着他前任哥们的女友,驾着飞机,在天上写就浪漫篇章。在空中,他玩起了飞机翻跟斗游戏,让女护士惊声尖叫,如期收获了女人的小鸟依人的靠近,然后飞机降落,竟然平安无事,两个人再次如入无人之境,来到了放置降落伞的仓库,在这里情意绵绵,珠胎暗结。
所以,《珍珠港》里的爱情故事,受到了参加二战的老兵的抗议。
《珍珠港》无疑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它意图在《虎虎虎》过分严谨因而显得无趣得多的电影叙事之外开创出一条新路,但是,把战争当作爱情的衬托显然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这种爱情完全是生编硬造出来,以使得爱情成为战争的一次图解,更是让战争变成了儿戏。
《决战中途岛》吸取了《珍珠港》教训,重新回到了纪实片的角度,来展现战争中最能代表关键性进程的核心视角,所以电影里以情报员与飞行员的两个真实人物为故事主线条,以他们在战争中决胜关卡的至关重要的提拎,来表现整个战争的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决战中途岛》更像是斯皮尔伯格在《兄弟连》中采取的拍片方针,那就是采用纪实性的手法,放弃情节化进程,凸现战争亲历者主体角度的切实感受,来复现战争本身的细部,而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拍摄原则,则可以说是在《珍珠港》中得到了延续,都是重点表现前台的情感脉线,而战争是附着在人物的身上的,只不过《拯救大兵瑞恩》对战争的深刻认知远比《珍珠港》的胡编滥造要高超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决战中途岛》实际上意味着战争影片的一种最新款式,那就是以战争中个体生命作为视角主体,这个主体才是最能表现出战争中的代表性烽烟与视觉震撼的。那种言情剧的形式,如《珍珠港》这一种,把战争推向背景,最后只能是对这一场战争的严酷性与真实性的亵渎。
《决战中途岛》这种对战争片表现方式的选择,可以说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战争片的本质属性,因而我们不能轻视《决战中途岛》中折射出的电影对反映战争观念的巩固与坚守。
无独有偶,实际上,在中国的战争片中,我们也与《决战中途岛》走的是不约而同的一条道路。
今年公映的《决胜时刻》,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一段历史史实,但这部电影与之前表现领袖影片不同的是,影片里加大了对普通人角度的表现份量,如直接让担任警卫的士兵,出现在了渡江第一线,从而为这个电影带来了更多的由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能够感受到与体验到的独特的视角,这反映出中国的战争片,逐渐开始有意识地从“司令部真实”向“战壕真实”进行悄然嬗变。
而这种嬗变的走向,在《决战中途岛》里得到了非常圆满的体现,这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决战中途岛》所突出与坚守的战争片拍摄手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战争的进程与实质,这类战争片可能代表着未来的更多此类题材的拍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