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哪三不孝?

如题所述

“三不孝”: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离娄上》。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译文

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有三种,其中以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最为严重的。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担心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没有禀告如同禀告过了一样。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只顾老婆孩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放纵情色享乐),以为父母戮(让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也;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9

“三不孝”: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离娄上》。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译文

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有三种,其中以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最为严重的。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担心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没有禀告如同禀告过了一样。

道统观念

孟子时,更把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孟子的民本思想,行仁政的主张,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

这套革命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创见,虽然此说缺乏现代的民主精神,却成为传统治制度中,抑制君权的合理性渊源。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如隋唐的均田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09

“不孝有三”并不是特指有三种,而是一种泛泛、不确切的说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确实是孟子所说,这句话原文出自于《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这句话孟子本来的意思是,不孝有很多种表现,但以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为最大的不孝。

由此可见,从孟子原话来理解,所谓的“不孝有三”,其中的“三”只是一个虚数很多的意思,并不是确切的数字“三”。也就是说,孟子并没有论述“三不孝”是哪三种情况。

孝道的起源: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在周朝的人们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封建宗教伦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1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