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种做法能更好的解决藩王问题呢?

如题所述

明朝实行的是分封就藩制,清朝实行的是封爵固京制,这两种针对皇室成员的封赏制度有利有弊,但总体说来,清朝的做法更好一点。

明朝实行分封制度首先是朱元璋整出来的,他的考虑很既现实又温情,让自己的得力儿子们去全国各地站岗放哨,既然能保证当地有一个朱姓子孙看管着,但又不给他们真正意义的管辖权,以避免汉朝那种实封实权的诸侯国存在;他温情的一面更好理解,老子辛苦一辈子打下江山,总得让自己的家人后代享受到胜利果实,儿子们不能全当皇帝,就当个一生吃喝不愁的王爷吧。

朱元璋的这种分封制度没过多久就土崩瓦解了,他儿子朱棣作为藩王造了他孙子皇帝朱允炆的反。朱棣造反成功就非常明显的凸显了朱元璋这种分封就藩制度的弱点,藩王在外,虽然没有当地管辖实权,但又一定的兵权和兵力(朱元璋不能让儿子自己扛着刀去站岗吧),如果这些藩王要造反,极具威胁性。

朱棣造反当皇帝后,就对这样的分封就藩制度做出了调整。子孙分封就藩没有问题,毕竟是老子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但是绝对不允许藩王拥有过多的兵权,连给自家王府看大门的兵丁都有限制,并限制了藩王的出行和行动自由,藩王要进京一趟,如果没有皇帝的圣旨,锦衣卫就直接抓到天牢,藩王与藩王之间不允许有联系,藩王与大臣之间更加不得有任何往来。

自明成祖朝开始,明朝的藩王待遇就非常可怜了,差不多就是个异地监禁差不多,虽然不愁吃喝,但要有点什么作为基本不可能。

清朝的封爵固京制度就与明朝的分封就藩有很大的不同,清朝统治者可能从明朝那里得到了一些警示和教训,对于皇室成员的分封采取了不同的制度,王、郡、子等等封号依然都有,待遇也很不错,但是只有一条,就在北京城给呆着,王府给你制办好,住着你一家老小,王爷还得上朝当差。

清王朝就很精明,把这一众宗亲贵族圈养在京城,放在眼皮底下,而且还让你干活,毕竟有些事情自己人来办要放心得多,这不但给了皇亲们名誉和物质上的待遇,更是在参政权上给予一定的待遇,王爷们的某些抱负得到了一定的施展,但在对于皇位的觊觎又给予严密的防范。

这两种制度对比来看,清朝的分封固京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有很强的风险控制性,毕竟在整个京城里还是皇帝的势力最大,哪个亲王、王爷要是有异心,分分钟就能提到大牢里;而明朝的分封就藩制度,等于把宗亲进行外放,如果他们在藩地里闹腾点动静来,皇帝不一定是第一时间得知,就算得知,要进行有效的防范,又有了时间差和距离感,不好收拾,比如正德年间的宁王造反。

从整个明、清两朝来看,清朝还没有一例王爷实打实的起兵造反的,但是明朝是有的。所以从事情结果就能看出哪个制度孰优孰劣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1
我认为清朝的做法更好地解决藩王问题。清朝的王爷都在京城被皇帝所看管,且并无实质封地和经历。
第2个回答  2020-12-31
个人觉得清朝做法更好的解决了藩王的问题,毕竟不准王爷出京,那么王爷就无法在地方上发展出自己的势力,而且还能监控到王爷的一举一动,一旦有谋反的行为就可以及时的抓住他。
第3个回答  2020-12-31
个人觉得清朝的做法能更好的解决藩王的问题,毕竟不准王爷出京,那么就可以对王爷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无法让王爷发展自己的势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