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空调,古代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消暑降温的?

如题所述

民谚有云:“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让人无处躲”。即便咱们现在有避暑三件套:空调、WIFI、冰西瓜,可偶尔遇上停电或出个门,还真让人受不了。再想想古人没有空调电扇的日子,他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别操心,人家可惬意着呢!事实上,古人的夏天可能过得比你还野呢,快乐肥宅水、生态空调,人工降雨...样样都能让你大跌眼镜!

基础降温神器——居家用品

1.扇子

第一神器,当然首选扇子。不仅好看,种类繁多:蒲扇、团扇、折扇、芭蕉扇……

最重要是扇子便于携带,而且性价比高,人人都能用得起降温效果又极佳。无论王孙贵族还是平明百姓,人人都离不开它。手持一把折扇,依窗闲谈,既显风度,又不失温度。

这件神器延续几千年,就连现代在夏天出门,人们手里也少不得它。

2.竹床

另一个家用降暑神器就是竹床了,顾名思义竹床就是全部竹子用做成的床,纳凉效果非常好,因为用料便宜,一般人家都能用得起。而且这种竹床质地不重,屋内闷热的情况下可以把它搬到户外,躺在上面触骨生凉,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保证一整晚好眠。

这种竹床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流行,如果有在乡下待过的孩子对它一定不会陌生。

3.凉席

凉席在现代也是十分普遍的家居用品,但你知道吗?凉席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抵御暑热就已发明了编织席子。

但一开始凉席是用于置物和垫着坐的,“席地而坐”便是由此而来,慢慢的凳子桌子传入,凉席就逐渐变成睡觉专用了。

《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床凉席,那简直不要太惬意。由于它比竹床又更经济实惠,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拥有一张。

当然,这些都是基础操作,古人的智慧从来不可估量。除了在生活用品上下手,古时候的建筑特征,更能在极大程度上帮助人们解除酷暑。

进阶降温神器——建筑

1.深巷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四季如春的空调房,你一定很难感受到那种在深巷乘凉的快乐。

从前在乡下住的是一排排的土坯房,每排土坯房中间都留了一条狭长的过道,连在一起就成了长长的深巷,也有叫冷巷。

每到炎炎夏日,深巷必定聚集了一排排纳凉的男女老少。因为无论外面多么炎热,深巷总是一如既往的阴凉,而且凉风徐徐,十分舒适。

深巷这种神奇的功效当然不是天赐的巧合,而是古人利用自然通风系统的智慧产物。

首先长巷十分悠长,且两侧院墙高筑,即便在夏天烈日也照不进这里。温度自然就比外面低。

其次冷巷十分狭窄,当自然风吹过时,因为冷巷截面积小,风在这里会加速,气压降低,就可以通过伯努利效应带走两旁建筑内的热空气,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

即使没有自然风,也会因为两侧的热空气形成微弱的对流风,带走巷子里的热气。让这里成为古人天然的空调房。

除了公共区域,古人在自家建筑上也会下功夫。

例如房屋坐南朝北,避免阳光直射,造成冬暖夏凉的屋内环境。再例如在屋内建走廊和天井,让屋内有条件形成空气对流。至于原理跟长巷都是如出一辙的。

2.深井

深井一般是大户人家才能拥有的建筑设备。

跟深巷不同,深巷在地面,深井则是在地下。古代的大户人家会在家中挖一口深井,然后留一口小洞。

自然,这么小的洞口肯定不会是用来取水的,实际上这口井在家里就相当于一个中央空调。

因为地底的温度是恒温的,冬暖夏凉。夏天的时候,深井的冷气就会通过小孔输送到屋子里,降低屋内温度,冬天则输送出暖气。这样一来就能自动调节屋内温度。

看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古人的智慧。

高级降温神器——工具

1.自动风扇

电风扇是现代人除了空调外必备的居家利器,不过,你以为这是现代才有的产物?!事实上,最晚在唐朝时期,古人就已经用上了自动风扇。只不过那时还不是电动,而是一种手摇版电风扇。

关于这款自动风扇的功效,《西京杂记》中有记载:

“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

一个人操作,整间屋子的人都打起寒颤。虽有一定夸张嫌疑,但也说明古人对这种风扇的降暑效果确实很满意。

后经改进,就成了这种外形上非常接近现代的自动风扇,有一个底座,上面是4片扇页,虽不如电动的风力大,但也十分消暑。而且360度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风力。

2.冰箱

没想法到吧?古人不仅有自动风扇,还有冰箱,也吃沙冰、喝肥宅快乐水。

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冰箱,有一个十分雅致的别名,叫“冰鉴”。跟风扇一样,都是纯手工制品。它形似铜鼎,有里外两层,里层用来冰镇食物,外层放冰块。

冰鉴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当空调,只要在冰鉴下面留个小孔,让融化的水流到旁边的小盘。就能利用冰融化吸热的原理让整个房间降温。

那冰块从哪来呢?人们在冬天将冰存到地窖,等到夏天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要知道,古代的冬天温度比现在低很多,自然条件下结出的冰块比现在也大很多,只要存储得当,完全能够支撑到第二年夏天来使用。

藏冰这一方法是从先秦时代开始的,为了保证夏日有冰块使用,周王室还专门设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这个机构一直延续到晚清皇家,可见古代皇族对冰块的热爱。

到了唐朝,古人还研究出了制冰技术,能够自制冰块,这让冷饮又有了许多新吃法。比如唐朝皇室的专享“酥山”,底层是冰浇淋着奶油、酥油、花朵的冰点,这或许是最早的沙冰了。

制冰技术的普及,让冷饮风靡民间,宋朝的夜市冷饮铺营业至三更时分,比现代年轻人的肥宅快乐水都疯狂。

3.人工降雨

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度。你能想象早在唐代人们就开始用“人工降雨”来降温了吗?

当然,古代的人工降雨不是如今运用的化学效用,而是一种物理方法,造出一座自雨亭。用现代技术还原后大致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这是古代皇宫以及达官贵人府上常见的一种设备,通过工具将水不断的运送到亭子顶部,造成降雨的效果,用温度较低的水带走亭子里的热空气。同时也能隔离外面的高温天气,妥妥的一个大型中央空调。

关于雨亭,在宋人王谠的笔记体文史资料集《唐语林》卷五中就有类似的记载:

“有自雨亭子,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这种雨亭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原理也十分简单,用的是超大型水车,通过水的压力和惯性源源不断的将地下的水向上运输,形成雨亭。

看完古人的避暑攻略,真心为老祖宗的智慧打call。当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便逐渐淡化了人类的某些能力。事实上,即便离开了现代的电子产品,我们人类的力量一样不容小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