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中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截的将领是

如题所述

指挥镇南关大战的是将领冯子材
镇南关大战是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军的一次战斗

中法战争史上的最大一役

镇南关大战是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军的一次战斗。

1884年8月23日,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全军覆没,打破了清政府苟且偷安的迷梦。

8月26日,清政府向法国宣战,命令陆路各军迅速向越南进兵,沿海各地加强戒备,严防法军侵入。中法战争在海上和陆路同时展开。

海上战场。1884年10月,法国舰队进犯台湾,强占基隆。

台湾守军在刘铭传指挥下退守淡水。孤拔亲率舰队驶抵淡水港外,炮轰淡水炮台,并派兵登陆,被守军击退,法军进攻受挫,改用封锁方法,孤立台湾守军。1885年3月,

法军攻占澎湖。但当他们北犯镇海时却遭到中国守军的炮击。孤拔坐舰也被击中,只得率舰队退往澎湖,不久即死在那里。

陆路战场仍集中在中越边境地区和越南北部。1884年底,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西线清军,围困占据宣光城的法军达3个月之久,城中法军几乎弹尽粮绝。但随着法国援兵

的到来,宣光未能攻克。1885年2月,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在法军统帅波里也(BrièredeI′Isle)指挥下,集中两个旅团约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广西巡抚

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13日,法军未经战斗,即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月23日,法军进犯

文渊州,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炸毁关

门,并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得意地用汉字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广西军民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

户!”作为对侵略者的回答。

由于潘鼎新的战败,清政府革去他广西巡抚职务,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

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

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根据前线清军各部之间多存派系门户之见的情况,首先召集

前敌诸将晓以大义,使各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各将领共推冯子材为前

敌主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军的行动,这就为挽回败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当时,法军由

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已从镇南关退至文渊(关外15公里处)、谅山,准备组织新的

进攻。

根据当前敌情和镇南关周围的地形条件,冯子材经过反复勘察,选定关前隘(今隘

口南)为预设战场。关前隘在镇南关内约4公里处,东西两面高山夹峙,中间为宽约1公

里的隘口。冯子材命令部队在关前隘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2米多、宽1米多的土石长

墙,横跨东西两岭之间,墙外挖掘1米多深的堑壕,东西岭上修筑堡垒数座,从而形成

一个较为完整的山地防御体系。在兵力部署上,冯子材率所部9营扼守长墙及两侧山岭

险要,担任正面防御;总兵王孝祺部8营屯冯军之后为第2梯队;湘军统领王德榜部10营

屯关外东南的油隘,保障左翼安全并威胁敌之后路;冯子材另以所部5营屯扣波,保障

右翼安全;广西提督苏元春部18营,屯关前隘之后2.5公里的幕府为后队;另有12营屯

凭祥机动。总计前线兵力约60余营,3万余人。

一切准备就绪后,为了打乱法军的进犯计划,冯子材决定先发制人。3月21日,冯

子材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占据的文渊,击毁敌炮台两座、毙伤法军多人,取得较大

胜利。

清军的主动出击,使骄横的法军恼羞成怒。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上校决定不

等援军到齐即发起进攻。3月23日晨,法军1000余人趁大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内,另以千

余人屯关外东南高地为后继。上午10时许,入关法军在炮火掩护,分两路进犯关前隘,

攻占了东岭三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冯子材一面命各部迎战,一面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

春部前来接应,并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敌人。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

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守卫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

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阻止了敌人的前进。下午4时许,苏元春率部赶

到东岭参战,王德榜部也自油隘袭击法军,并一度切断了敌人运送军火、粮食的交通线,

牵制了法军预备队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东岭的战斗。入夜,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

苏元春部协助冯子材守长墙,王孝祺部夺西岭,陈嘉部守东岭。冯子材还另调驻扣波的

5营冯军前来抄袭法军左翼。

3月24日晨,尼格里指挥法军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沿东岭、西岭、中路谷地猛扑

关前隘。冯子材传令各部统领,无论何军何将,都不准后退,违者皆斩。当敌人逼近长

墙时,冯子材持矛大呼,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入敌阵,全军为之感奋,一齐涌出,

与敌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惨烈。战至中午,中路法军败退。与此同时,陈嘉部、蒋宗汉

部在东岭与法军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傍晚时分,王德榜在击溃敌之增援部队及消灭其运

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被占堡垒。这时,王孝祺也已击退

沿西岭进攻之敌,并由西岭包抄敌后。法军三面被围,伤亡甚众,后援断绝,弹药将尽,

开始全线溃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丢下数百具尸体,狼狈逃回文渊。冯子材挥军乘

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歼敌千余人,重伤尼格里,取得重大胜利。

镇南关之战,清军各部在冯子材的调度指挥下,密切协同,严密防守,与法国侵略

军激战数日,打退了法军的进攻,毙伤敌军精锐近千人,缴获了大量枪炮和干粮,取得

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越两国军民的斗志,沉重打击了法国

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使中国反败为胜。之所以取得这

样的胜利,主要原因是爱国将领冯子材能够团结前敌诸将,在战前形成了集中统一的局

面,从而有效地集中了兵力,最后在中越两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全体将士的英勇奋战下,

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2
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截的将领是冯子材
冯子材(1818.7.29~1903.9.18)
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率众起义,次年投奔天地会领袖刘八,旋受招安,随广西提督向荣尾追太平军至南京城外,积功升至总兵。1862年(清同治元年)擢广西提督,驻军镇江,配合湘军围剿太平军。继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镇压农民起义。1869~1879年(清光绪五年)受越南政府邀请和清廷派遣,三次出关镇压退入越南的广西农民起义军和哗变的清军,深悉法国鲸吞越南、进窥祖国南疆之意。1881年,因与当政权要不睦,“称疾”解甲归乡,仍忧心边事。中法战争爆发后,驻越清军一战即溃。奉命督办广东高、雷、廉、琼等州团练事宜。1884年8月,闻清廷对法宣战,遂上书请战,并召集旧部,募兵18营,号“萃军”,开赴广西前线。次年2月,驻越清军战败逃入关内,溃不成军,法军前锋一度进占镇南关(今友谊关)。时年近古稀的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被前线各路将领公推主持战事,力撑危局。选择地形险要的关前隘一带为战场,浚深壕、修长墙、筑坚垒,配备较强的策应之师,形成较完整的多层次山地防御阵地。为打乱法军作战部署,领兵出关夜袭越南文渊,诱使法军不待援兵到齐提前发起进攻。当法军攻入关内,指挥诸军死守两翼制高点,并以预备队抄袭敌侧后;危急之时,自己持矛大呼,领兵跃入敌阵肉搏,酣战半日,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旋挥师猛追,采用夜战抄袭战法,连克越南文渊、谅山,重伤法军第2旅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于郎甲以南。战后,奉旨督办钦、廉二州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边防。1896年赴云南提督本任。1903年奉旨会办广西军务,抱病兼程赴桂,卒于军旅。有《军牍集要》传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02
冯子材

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中,清军在中国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的战役。清光绪十一年(1885)初,法军侵占镇南关,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二月初,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便于初五派兵夜袭文渊,打乱了法军部署,促使法军在援军未到之前即仓卒发动进攻。初八晨,法军在炮火掩护下,沿东岭、西岭、中路谷地进攻关前隘,冯子材一面令各部迎战,一面通告扣波、幕府各军前来策应。当敌逼近长墙时,年已70的冯子材持矛大呼,冲入敌阵,全军感奋,一齐涌出,与敌白刃格斗,战至中午,终将法军击退。冯子材指挥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振奋了民族精神。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
http://baike.baidu.com/view/133200.html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007cn

第3个回答  2006-12-02
错 是刘永福
第4个回答  2006-12-02
冯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