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自相矛盾》原文如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成语寓意

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该成语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乱法”的思维矛盾,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习气,言过其实,自吹自擂。

这个商人乱吹一气,说话自相矛盾,结果闹出笑话,失信于人。这种不老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该成语还告诉人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凡事三思而后行。说话或做事要前后一致,免得最后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被人问得哑口无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自相矛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9
自相矛盾是指同一事物、同一人或同一说法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矛盾的观点或陈述。这种矛盾常常会使人感到混淆和疑惑,因此当我们遇到自相矛盾的言论时,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进行破解和澄清。本文将从自相矛盾的概念、形式和原因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概念解析:自相矛盾什

自相矛盾是指在同一事物、同一人或同一说法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或陈述。举个例子,如果某人说自己非常勤奋,但却总是浪费时间,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自相矛盾。事实上,自相矛盾可以表现为语言、行为、思想等各个方面,而且它不仅仅出现在个人生活中,也常常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言论中。

形式分析:自相矛盾的表达方式

自相矛盾有很多种表现方式,下面分别进行解析。
一、直接自相矛盾

直接自相矛盾是指在同一个陈述中出现了互相矛盾的两个说法。比如,“我非常讨厌抽烟,但我每天都要抽十包烟。”显然,这个陈述就存在着直接自相矛盾。

二、间接自相矛盾

间接自相矛盾是指通过比较或推理得到的陈述中出现了互相矛盾的两个说法。比如,“我们的公司管理非常严格,但各种违规行为层出不穷。”这个陈述中,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管理严格和违规行为层出不穷这两个说法是互相矛盾的。

三、假设自相矛盾

假设自相矛盾是指在一系列陈述中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假设。比如,“如果他真的爱我,为什么总是对我不耐烦?”这个陈述中,前半句是一个假设,而后半句则展示了与这个假设互相矛盾的现实情况。

原因分析:自相矛盾产生的原因

自相矛盾出现的原因很多,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情况。

一、错误的想法或陈述

有时候人们在思考或发表言论时会出现错误的想法或陈述,这就导致了互相矛盾的说法。比如,一个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但在花掉所有的积蓄后却完全无法解释这种行为。

二、不完整的信息或知识

有时候互相矛盾的言论是因为人们缺乏完整的信息或知识,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言论往往过于主观或片面,从而产生自相矛盾的概率。

三、意图欺骗或误导

有时候互相矛盾的言论是故意制造的,以达到某种目的。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言论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合理的,但实际上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政治家在竞选时的言论可能会存在这种情况。

总结:如何更好地处理自相矛盾的言论

自相矛盾的言论是比较常见的,也较为困扰人的问题。本文前期我们提供了自相矛盾存在的形式和原因,那么在后期应如何处理这种言论呢?

首先,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正确认知问题所在,深入分析、反省自身观点,弄清自身的价值观和立场。

其次,问询发言者,了解不同观点的背后逻辑,澄清他们的立场和表述,从而辨认真相。

最后,我们还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学习、积攒经验,在心智和情感上保持健康,远离造谣、虚假言论,为有效维护社会公义提供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