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如题所述

老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如下:

一、哲学上,提出“天道观”,以“道”为最高准则。

这是春秋时代的热门话题。先秦诸子及其著作中,没有不讲到“天”的。各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和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只有老子的《道德经》把“道”作为最高范畴,集中阐发,提高到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老子是第一人。

老子的天道观,说“天”是无为的,自然的没有意志。开始对天神上帝的崇高地位提出怀疑。《道德经》中的道:道——混沌的,是朴素的。道——自然的,本来就存在。道——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道——事物的规律。

“道”是老子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表达起来有点困难,它是“无名”、“朴”、“无象”、“无形”、“无状之状”。虽然后世不乏学识渊博的人对它进行解释,但都达不到老子思想的核心。

二、第一个提出了“无”的概念。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提出了有关“无”和“有”的问题。这是老子的重要理论,只有理解了“无”和“有”的问题,才会真正读懂《道德经》。

“有”是特定物体和特定状态的存在,“无”是特定物体和特定状态存在之前的那种存在。无是有的前身,无和有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把“无”的原则用到政治生活,概括为治国原则:“取天下常以无事”。

处理人际关系,要遵循“无”的原则,以退让、收敛为原则:“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攻;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思想深刻可贵之处在于从纷乱多样的现象中概括出“无”鞋一负概念,把负概念给予积极肯定的内容。

总之,老子发现、提出了“无”是一大贡献,功不可没。他的贵无,是肯定生活而不是消极避世。

三、提出像“水”一般特性的辩证观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水最接近“道”。他列举生活中与水的品格相近或相似的多种现象作比喻。

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说话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

水向人们启示柔弱胜刚的道理: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它的力量无可取代。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能照着做。


老子贵柔原则指导用兵,则后发制人;用于作战,则以逸待劳;对强大的敌人,则避实就虚。我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发明游击战,用劣势兵力战胜强敌,逐渐壮大。从某种程度上都受过老子的柔弱辩证法的影响。

其实,一部《道德经》要读懂是很困难的,要理解也是不容易。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创作了这部著作,可见他对天地万物人文理解之深,他或许已经不在是原本的他,而是和万物融合在一起的共同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6

《老子》对中国思想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以下是《老子》对中国思想史的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哲学上,提出“天道观”,以“道”为最高准则。

这是春秋时代的热门话题。先秦诸子及其著作中,没有不讲到“天”的。各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和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只有老子的《道德经》把“道”作为最高范畴,集中阐发,提高到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老子是第一人。

老子的天道观,说“天”是无为的,自然的没有意志。开始对天神上帝的崇高地位提出怀疑。《道德经》中的道:

道——混沌的,是朴素的。

道——自然的,本来就存在。

道——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

道——事物的规律。

“道”是老子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表达起来有点困难,它是“无名”、“朴”、“无象”、“无形”、“无状之状”。虽然后世不乏学识渊博的人对它进行解释,但都达不到老子思想的核心。

二、第一个提出了“无”的概念。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提出了有关“无”和“有”的问题。这是老子的重要理论,只有理解了“无”和“有”的问题,才会真正读懂《道德经》。

“有”是特定物体和特定状态的存在,“无”是特定物体和特定状态存在之前的那种存在。无是有的前身,无和有是相互转化的关系。

把“无”的原则用到政治生活,概括为治国原则:“取天下常以无事”。

处理人际关系,要遵循“无”的原则,以退让、收敛为原则:“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攻;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思想深刻可贵之处在于从纷乱多样的现象中概括出“无”鞋一负概念,把负概念给予积极肯定的内容。

总之,老子发现、提出了“无”是一大贡献,功不可没。他的贵无,是肯定生活而不是消极避世。

三、提出像“水”一般特性的辩证观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水最接近“道”。他列举生活中与水的品格相近或相似的多种现象作比喻。

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说话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

水向人们启示柔弱胜刚的道理: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它的力量无可取代。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能照着做。


老子贵柔原则指导用兵,则后发制人;用于作战,则以逸待劳;对强大的敌人,则避实就虚。我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发明游击战,用劣势兵力战胜强敌,逐渐壮大。从某种程度上都受过老子的柔弱辩证法的影响。

其实,一部《道德经》要读懂是很困难的,要理解也是不容易。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创作了这部著作,可见他对天地万物人文理解之深,他或许已经不在是原本的他,而是和万物融合在一起的共同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