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湖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的疏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自唐至清,比较重要的疏浚和整治共有23次。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5次是:白居易【唐】、苏轼【宋】、杨孟瑛【明】、李卫【清】、阮元【清】。

详细见下面。

唐德宗建中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西湖东南陆地凿相国井、西井、方井(四眼井)、白龟井、小方井、金牛池6井,以解决城内居民饮水问题。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杭州刺史白居易主持筑堤保钱塘湖(即西湖),蓄水灌溉农田,堤成后撰《钱塘湖石记》一文,刻石立碑于湖边。

五代(907~960年)时,由于西湖岁久不修,葑草蔓蔽,吴越国王钱鏐于宝正二年(927年)置 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

宋代时,西湖又复葑积为田,漕河失利江河行舟不通,六井复近于废塞,元佑四年(1089年),杭州知州苏轼奏请朝迁以救荒余款万缗,粮万石,度牒200道,募民疏浚茆山河、盐桥河,以通 漕运,复造堰闸,以蓄湖水,并修六井。

又募人种菱于西湖内,防止葑草再生,并将所售菱 款作治湖之用。

浚湖挖出的葑泥筑堤(即苏堤)以通南北行人。

元世祖至元期间,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渐葑积成桑田。

明正德三年(1508年),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在巡按御史车粱支持下,奏请疏浚西湖,由工部拨款。

据明《西湖游览志》卷一载:“是年二月兴工,……为佣一百五十二日,为夫六百七十万,为直银二万三千六百零七两,拆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疏浚挖出的葑泥,除加宽苏堤外,在里湖西部堆筑长堤(即杨公堤);又在外湖旧三塔塔基四周,筑一方圆形堤埂,埂外仿苏轼三塔建空心石塔3座。

清雍正五年(1727年),巡抚浙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卫用银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二两,开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筑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入湖。

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颜检奏浚西湖兴修水利,后由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用疏浚挖出的泥土堆筑土墩(即阮公墩)。

清同治三年(1864年),蒋益澧护理浙江巡抚,创立西湖浚湖局,委钱塘丁丙主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