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间曲调

如题所述

  民歌,总得归纳起来分三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陕北民歌也是一样。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在陕北民歌中有打夯歌、船工歌、拉纤歌(包括绞煤、搬运、担挑、抬轿等)等等。这些号子都是在特定的劳动中形成的,所以,有喊有唱,旋律稳健,节奏明快,强弱音排列整齐,调式不拘,根据嗓音定调,在记谱中常见的有宫、商、征调式为主,音乐构成多为单乐句和上、下乐句两种。我们熟悉的船工号子《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曲调虽然有四个乐句组成,但前三句都属于原型重复,所以都看为上句,第四句为下句。劳动号子大都是一人领唱(统一行动、掌握节拍)然后众人和,领唱者唱出歌词内容,众人“哎噢哟嗬呀呼”回应。劳动号子因为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唱的,所以音乐一般不好改写,大多根据原基调,在旋律节奏稍有变化中创作,但也不是绝对的,像《解放区十唱》(四六年呀么呼咳……)就是根据劳动号子改写的。
  山歌,包括山曲和爬山调等,是劳动人民群众在田间劳动、山上放牧、赶路程,减轻劳累、抒发情感,随口唱的一种歌曲。曲调高亢舒展,爽朗质朴,节奏自由,委婉动听。它多数是反映爱情生活的,因歌词大胆泼辣,曲调自然轻重缓急明显,被人们称为“酸曲”,像信天游就属于这一类。它有讽刺,像《揽工调》,有怨恨,像《老天爷杀人不眨眼》,有愤怒,像《兰花花》,有思念,像《脚夫调》,有回忆,像《有一个媳妇受折磨》,有叙述,像《出门人下落谁知道》,有向往,像《你当红军我宣传》,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无不感人。山歌的音乐结构是上、下句,上句为引喻,下句为点“睛”,多是上句旋律上行,下句旋律下行,加上曲调音域宽广(超过13度),上下滑音,装饰音多,起伏较大,调式宫、商、角、徵、羽任用,节奏自由,所以婉转悦耳,不容易记谱。因为音乐结构单一,所以上下句一般不重复,而是个别小节的原形重复和变形重复。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演唱,所以不带表演和不用乐器,但也有带竹笛的随唱而吹。因为山歌音域特宽,所以在高音部分也用假嗓子唱,达到极好的效果。
  小调,亦称“小曲”,是一种短小的抒情歌曲。它句法整齐,旋律优美、流畅、细腻,节奏富有变化。虽因地处晋蒙宁边界,有“混”的感觉,但不像信天游带有即兴式和自由的性质,而是在山歌的基础上进化来的。小调大都是完整的叙事民歌,段落也就多,为了避免多次的重复而完整地表达意思,自然就形成由上下两句式变为起承转合的四句式,并在乐段后面加上“哎嗨哟呀”等衬词,便于曲调再次重复,更完美地表达意思,抒发感情和形成小调的高潮。调式宫、商、角、徵、羽都用,唯商、角、羽调颇多。像《五歌放羊》、《绣荷包》、《走西口》就是起承转合四句式,《拥军秧歌》就是四句式加衬词而重复的小调。小调的演唱比山歌文雅且有一定的约束,演唱时可以带表演的性质,而且用民乐伴奏。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轮唱、齐唱等。榆林小曲、酒曲都归于此类。
  此外,儿童民歌也是陕北民歌中绚丽的鲜花,像《摇篮曲》、《催眠曲》等这里就不多赘言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多数的专业、业余音乐工作者热衷于深入第一线采风,一方面收集陕北民歌,一方面在原民歌的基调上创作出符合当今社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优美动听的新民歌。有的将上下句式改写成起承转合四句式曲式,有的在民歌前加了引子,或者改变了调式,或者改变了节奏,形成了A+B=乐段的曲式,有的在二乐段的基础上,在民歌结尾时又回到原来的基调上,形成A+B+A的三乐段曲式。像新编《兰花花》、《三十里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都属于这种曲式。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轮唱、齐唱、合唱、表演唱、二重唱、四重唱、无伴奏合唱和几种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唱等等。

  近年来,陕北民歌成了榆林文化名城的主要亮点,文化艺术单位、各群众组织在上级党政和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下,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耗费心血扩充群众组织人员,积极收集并整理、创作陕北民歌,研究、探讨陕北民歌,出版了很多珍贵的、有价值的书籍和杂志刊物,并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陕北民歌大赛,涌现出了不少陕北民歌创作人员和一批批陕北民歌歌手,这实在是令人庆幸的大喜事。唯希榆林这块培植、扶养陕北民歌的沃土上,有更多、更好的反映新时代的陕北民歌破土而出,驰名中外,响遍全球

参考资料: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5
民间曲调即是民歌,是指来自民间,表现民间喜怒哀乐的曲调。体现民间生活的特有调式。在音乐调式中属于“五宫调”(不含偏音)和‘七宫调’(含偏音)。民歌是以地方方言谱写的曲谱,所以是民间曲调,这一点和戏曲相似,就是没有戏曲的板式多。
第2个回答  2010-07-17
民歌曲调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我们陕北的民歌曲调高亢嘹亮、婉转流利、悠长动听、气息宽广,历史悠久而颇有影响。现就将本人对陕北民歌曲调的几点粗浅的看法陈述如下,用以学习和抛砖引玉,繁荣陕北民歌的探讨、研究、创作、广传等工作。
民歌,总得归纳起来分三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陕北民歌也是一样。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在陕北民歌中有打夯歌、船工歌、拉纤歌(包括绞煤、搬运、担挑、抬轿等)等等。这些号子都是在特定的劳动中形成的,所以,有喊有唱,旋律稳健,节奏明快,强弱音排列整齐,调式不拘,根据嗓音定调,在记谱中常见的有宫、商、征调式为主,音乐构成多为单乐句和上、下乐句两种。我们熟悉的船工号子《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曲调虽然有四个乐句组成,但前三句都属于原型重复,所以都看为上句,第四句为下句。劳动号子大都是一人领唱(统一行动、掌握节拍)然后众人和,领唱者唱出歌词内容,众人“哎噢哟嗬呀呼”回应。劳动号子因为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唱的,所以音乐一般不好改写,大多根据原基调,在旋律节奏稍有变化中创作,但也不是绝对的,像《解放区十唱》(四六年呀么呼咳……)就是根据劳动号子改写的。
山歌,包括山曲和爬山调等,是劳动人民群众在田间劳动、山上放牧、赶路程,减轻劳累、抒发情感,随口唱的一种歌曲。曲调高亢舒展,爽朗质朴,节奏自由,委婉动听。它多数是反映爱情生活的,因歌词大胆泼辣,曲调自然轻重缓急明显,被人们称为“酸曲”,像信天游就属于这一类。它有讽刺,像《揽工调》,有怨恨,像《老天爷杀人不眨眼》,有愤怒,像《兰花花》,有思念,像《脚夫调》,有回忆,像《有一个媳妇受折磨》,有叙述,像《出门人下落谁知道》,有向往,像《你当红军我宣传》,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无不感人。山歌的音乐结构是上、下句,上句为引喻,下句为点“睛”,多是上句旋律上行,下句旋律下行,加上曲调音域宽广(超过13度),上下滑音,装饰音多,起伏较大,调式宫、商、角、徵、羽任用,节奏自由,所以婉转悦耳,不容易记谱。因为音乐结构单一,所以上下句一般不重复,而是个别小节的原形重复和变形重复。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演唱,所以不带表演和不用乐器,但也有带竹笛的随唱而吹。因为山歌音域特宽,所以在高音部分也用假嗓子唱,达到极好的效果。
小调,亦称“小曲”,是一种短小的抒情歌曲。它句法整齐,旋律优美、流畅、细腻,节奏富有变化。虽因地处晋蒙宁边界,有“混”的感觉,但不像信天游带有即兴式和自由的性质,而是在山歌的基础上进化来的。小调大都是完整的叙事民歌,段落也就多,为了避免多次的重复而完整地表达意思,自然就形成由上下两句式变为起承转合的四句式,并在乐段后面加上“哎嗨哟呀”等衬词,便于曲调再次重复,更完美地表达意思,抒发感情和形成小调的高潮。调式宫、商、角、徵、羽都用,唯商、角、羽调颇多。像《五歌放羊》、《绣荷包》、《走西口》就是起承转合四句式,《拥军秧歌》就是四句式加衬词而重复的小调。小调的演唱比山歌文雅且有一定的约束,演唱时可以带表演的性质,而且用民乐伴奏。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轮唱、齐唱等。榆林小曲、酒曲都归于此类。
此外,儿童民歌也是陕北民歌中绚丽的鲜花,像《摇篮曲》、《催眠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