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子或孟子的一句话为中心写一片600子作文

如题所述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孟子·尽心上》)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王上》)第一条引文可以告诉我们,舜在深山之时,他与鹿、猪之间的关系是“游”,而不是“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上》)。“游”具有非常强烈的审美意味,既意味着态度上的从容自在,又包含着游戏玩耍的快乐。如果人与动物之间处于“游”的状态,当然十分亲密惬意,其乐融融,这种美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第二条引文则更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野外与动物的亲密邂逅,因此不辞辛劳专门筑造园囿,让动物栖息其间,从而可以非常便利地欣赏动物的可人姿态,以及与动物保持一种亲和相悦的关系。从引用《诗经》的文句可以看到,麋鹿生活得十分安宁和健康,白鸟的羽毛非常光洁,满池鱼儿还在跳跃,这都是动物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人们以欣赏这种生命力的迸发为乐,实际上已经蕴含了生态之美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动物的态度显然不是将之当做食物,当做“害”,并以纯粹功利性的角度来加以考量,而是“欢乐之”,主动地去欣赏动物、亲和动物,追求一种审美的愉悦。来源:鄱阳湖学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