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三国时期的军事体质与政治体制吗?

如题所述

  三国时期的军事体制与政治体制基本沿用汉制(东汉)即:
  军事体制:征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
  政治体制:中央集权 官职体制为三公九卿制,人才举荐为察举制,行政
  区域划分为郡县制

  魏、蜀、吴的各个情况略有不同,如下:

  军事体制:三国都采取了征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的军事制度

  征兵制:男子廿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保卫京师,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另外,三国都根据需要建立了屯田制度,设立兵屯和民屯,并根据需要征调屯田部队和在战争周围区进行征兵。如曹操命徐晃率宛城屯兵抵抗关羽进攻樊城;姜维在沓中屯兵都属于此类。
  募兵制:以苛刻的筛选标准招募士兵,一旦入伍就发给他们工资,成为职业军人,其部队也作为常备军来执行重要的军事任务。多见于三国时期的各支精锐部队,如曹操的虎豹骑,高顺的陷阵军等。
  凡有大的战争,则由皇帝颁沼,以虎符或“符”、“节”为凭,征调各地军队出征;择选全军主帅和各路统帅,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充任;将军开府置幕僚,组成指挥机构。
  在地方,汉朝郡、国并行。郡置太守.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以都尉辅佐掌管兵员征集、训练、考核校阅、维持治安、率军出征,以 及武器装备的制造、管理等。郡下设县,县令(长)兼理军、民两政.置县尉助理军事和掌管治安。与郡平行的诸侯王国,以相为行政长 官,兼掌军事:臣王国中尉、郎中令、卫尉等统领军队,负责王宫宿卫和维持王国治安。县下还有乡、亭等基层组织,各置官吏,兼掌组 织本地正卒训练和治安、邮绎、户籍、兵役等军政事务。东汉时,裁罢都尉,其职并入太守。原来作为监察区划的州(部),逐渐演化为 郡之上的行政单位,州刺史内掌民政,外统兵马。

  政治体制:,

  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东汉设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各置秩为千石之长史一人,又各置掾属数十人。以太尉为例,下有分管诸事的西曹、东曹、户曹、奏曹、辞曹、贼曹、金曹、仓曹等曹。三公府当时简称为三府。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大将军开府置官属,位在三公上。三公不仅受制于尚书,而目还要俯首听命于外戚、宦官,有的甚至就是他们的党羽和亲信。按照经学家的说法,丞相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如果出现各种灭异,皇帝丞相都要引咎自责。
  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公元208年,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为丞相。蜀、吴两国也陆续设立丞相、侍中等职,但三公的基本架构和权限大致不变,并沿用至晋朝。

  九卿 :
  东汉中央政府中设有九卿的官职。《续汉书》将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定为九卿。九卿固定为九官后,和九卿相近的其他重要官员被排斥在九卿之外。

  人才举荐制度:

  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覆核;覆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
  曹魏较为特殊,曹操统治时期举荐原则改“唯德是举”为“唯才是举”,曹丕统治时期采用了“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此制发展沿用于两晋,形成了有名的“士族”阶层。

  行政区域划----郡县制:
  东汉末年全国十三个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交州,幽州。 这13个州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州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亭。
  三国时期又出来一些州,例如交州太大,东吴分出块广州来,凉州太大,曹魏分出块雍州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5
不敢跟楼上那位斗,其实后期曹操提出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世袭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