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一直都是班上前十名,就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好,名次一掉就吃不好睡不好,怎么办啊?

如题所述

  师爱是教师的能力体现,必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成熟的师爱应有如下特点:

  1、 公平性

  作家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一位优秀班主任说:“爱好孩子人人都会爱,爱差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一些学生成绩好品德好,性格开朗活泼,人见人爱,自然老师也爱。可是总有一些学生成绩不好,或习惯差,或个性孤僻,不易接触,对这些学生是倾注爱还是放弃,是对师爱的考验。而失去公平性的师爱不是真正的爱。我班上曾有一位男生,常常迟到旷课,上课时无精打采,成绩又差。我曾多次找他谈话,每次谈话管个把星期后,他又依然故我,我渐渐地对他失去了信心,产生了随他去的想法。上课时,他睡觉我不管,迟到旷课了也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一问,并没有追根究底。在我冷漠的态度下,他越来越颓废,发展到一连几天不上课,不打招呼就走人。他的行为也极大地影响班集体的情绪。班上零零散散的总有人迟到,不交作业。一种漠然的表情出现在更多的同学脸上。在一次晨会上,我问同学们:“大家是不是看到老师没有对某某同学的行为采取得力的措施,觉得迟到,不交作业等行为也没有什么不对?”同学们竟异口同声地说“对!”。可见,教师错误的行为多么容易造成恶劣的后果。

  师爱的偏颇还常出现在对好同学的态度上。有的老师对个别成绩好的学生不能从更高层次上去关心,去引导,却放纵了他的缺点,任其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任其脱离集体,他的任性,自私等不好的品性没有得到纠正,使其更加孤立。这样的态度不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其他同学都只有负面影响。

  所以,师爱要求公平地关照全体学生,不言放弃。师爱要求老师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象朋友一样。

  2、 宽容性

  师爱是年长的教师施于年轻的学生的爱,应有母爱的无私和宽容。无私要求师爱除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外,别无他求。不为教师的一己之私,不为教师的名誉地位。特别是在各级评价教师工作的各项量表面前,教师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宽容,是老师赢得学生的重要品质。人不可无过,何况是成长中的学生呢?当学生犯错误或不守纪律时,教师不可凭一时之怒,撕破脸皮,疾风暴雨,狂轰滥炸,而应心平气和,瞻前顾后,逐步教育。当学生因错误受到纪律处分时,班主任老师万不可因其损害了班集体荣誉,继续在班上大批特批。相反,应主动检查自己工作中的失误,温和地安慰他,使其重树改正错误的决心,切实地做好工作。我班曾有一位学生因严重错误受到留校察看的严厉处分。他心理负担很重,觉得无脸见老师和同学,害怕师生会鄙视他。我对他说“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们共同承担吧!”只一句话,他便泪流满面。我以一位母亲本能的宽容接纳他,包容他,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使其稳定了心态,下决心好好学习学为好人。

  3、 理性

  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吃饭、穿衣、玩的需要去找妈妈,而思想问题、发展问题需要爸爸做主。在孩子心中,父亲是智慧、真理、能力的象征。在学校情境中,由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特点,不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师爱都要有父爱的理性和威严。表现在:

  (1) 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有较好的方法,博学多才,在智慧上赢得学生。

  (2) 洞察学生的心理,善于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洞察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3) 有较强的自信心。能顺应学生的特点,挖掘其发展潜力,自信地期待学生有好的发展。以教师的信心去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感到信任教师,会给自己以安全感。

  如有位男生学习成绩总是班上的第一第二,高考前一个月,他心中十分焦虑,睡不着觉,担心万一考砸了怎么办?我考虑到他的忧虑根源,一个是家中只有母亲,工资不高,还有一个小弟,如果考不上,对家中的经济是一个压力;第二个是最近考试有的科目发挥不正常;第三是怕面子上难堪。耐心地了他失利的原因后,我坚定地对他说:“只要你放下包袱去考,不可能考砸。万一考砸了,你还到这个学校来复读,学校不收你的学费,我来负责你的生活费。”看到我的坚定,他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轻松地走了。最终他以高分考取了华工。

  有位女生,与父母产生了很深的积怨。她一直认为:父母只爱哥哥不爱她,不对她的前途负责。她牢记从三四岁到高中的十多年里与父母的种种矛盾,听不进父母和老师的劝告。高中时,矛盾激化,她不上学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求助于心理,可是没有找到。没有办法,我只好自己按照心理学的尊重、宣泄理论去指导她。我对她说:“你说的一切,我相信都是真事,但如何去评价这些事,我和你目前难有统一的意见。请你把这些事都写下来,放在我这里,等你高考完了以后,有时间了,再来评价它,好吗?”她乐意地接受了建议,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写出来六、七千字。她有一种轻松感。随后,我让她在我家住下来,暂时离开父母,在后来的两个月的共同生活中,我不时地引导她回忆父母对她好的方面,告诉她,她的父母如何为她送吃的、用的,如何关心她。她对父母的态度慢慢由敌视变得和缓,学习心态也逐步稳定,后来,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劝说她回到父母身边。在父母的支持下,她以健康的心态通过了高考。

  这两个成功的案例证明了师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作理性的观察,进行理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判断,付出实际行动。爱到学生的心里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7
你们别逼太紧,放松点开导孩子让孩子理解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么,凡事要尽全力
第2个回答  2017-04-07
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