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关于"就业还是考研"的大抉择(答得好的追加分)

本人高中文科,在一所财经大学读一个与财经八竿子打不到边的专业。
大二自学会计。
平时成绩一般。

步入大三之际,终觉考研还是就业这个问题是该有个了断。
假期开始后的十余天,通过各方分析,得出以下几条:

关于考研:

一.目标: 如若考研,必定是想考会计,或者管理学之类的研。
本专业的应该是不会考。
二.自身: 1.自身的优势在于以前是文科生,政治应该没问题;英语若再努力些,也没问题。专业课因为辅修过会计,即使是有难度,也能攻克。
2.而自身的优势——文科生,在这时也会成为劣势:数学不好。但偏偏起决定性因素的,恰恰是数学。即使我们开过高数之类的课,我也是60-70分居多;即使只是数学三,我也心有余悸。
三.外部:1.学校好歹是一所财经大学。个人觉得,我的机遇便是考本校的研究生。有人说读研就要读名校,不然就是就是白读,但是考虑到考本校的话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而且很多课程都已经学过。同时,本校在财经类院校也不算差。(太好的学校我也考不起)
2.但是竞争者却不单单我一个。近两年财经类院校的火热,本校的向往者也趋之若鹜,其中不乏大量考试能手。而会计之类的学科更是填报者如门庭若市。至此,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关于就业:

一.目标:争取拿到学校的双学位(虽然用处不怎么大),拿到会计的基本证书,然后用从大三开始的花3-4年考注会。之后找会计的工作。当然也很有可能毕业之后干一些与主修、辅修都毫不相干的工作,更或者,失业。
二:自身:1.自身的优势在于个人感觉对会计还算有兴趣,自己的性格也适合干这类工作。在考注会上,我深知这是一项长久,艰苦,需掌握方法,要有运气,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的事业。同时,即使注会的审计里有数学的应用,但是也不是考研那种纯数学,相比来说,简单一些。这也成为我稍稍向考注会倾斜的一个小小砝码。
2.不足在于,我不是会计专业毕业,在会计知识的掌握上可能不如他们,毕竟人家在学会计的时候我们在背其他东西。
三.外部:1.会计之所以热门,原因之一在于每个企业单位,都需要会计。而如若毕业之前我能考下几门注会科目,在就业时应该能增加些许砝码。
2.需求量大也意味着供给量大,而且大多数供给属于低端会计。毕业之后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应该就属于低端那一类。非会计专业,只是本科,应届生无经验,在未考到注会证或且他有说服力的证之前,什么都不是。我想,若我是HR,这种简历我基本会瞟一眼就过。而且,注会的难度并不比考研低,相反还高很多,每年的合格率就说明一切。它需要更多的耐力,信心,与能力。

至此,我的困惑在于:

1. 是去找工作挣经验?(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微乎其微)
2. 还是去读研,因为很多人说读研有利于以后晋升?(考上好专业的几率微乎其微)
3. 亦或是考一个难度低的研,在考研时考注会?(这意味着我又要读几年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很无尽的悖论,好像怎么选都是错。

虽然最终的选择也只有自己来做,但是我还是很想知道多方意见。
答得好的追加分啊。

前应届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考研能够暂缓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砝码;其次,考研是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便于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是直接就业好,还是考研好呢?对于这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四学生实在是难以选择。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大四女生胡隽永道出了其中的苦衷: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单一个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开意向的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现在只做考研的打算和准备,两三年后再就业的形势可能就不同了,会有什么样的变数谁也无法预测。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本科生在面临毕业时都存在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

考研能规避就业风险吗?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考虑到了用考研的方式来减少和规避就业风险。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此情形并不容乐观。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与现在一样吗?事物总在千变万化,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

第三,研究生毕业后即使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数年的同行比起来,必定会显得单薄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就业。

考研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事例建议说:考研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劣势,充分评估自己勤奋、吃苦等各方面的情况。如果自己确实没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那就不要错过现有的就业机会。

两年前,他对自己认识不足,加上自己自制力不强和身体等原因,不仅在考研队伍中名落孙山,而且还因为考研错过了许多次比较好的就业机会,结果是既丢了西瓜,又没有捡到芝麻。直到今年年初才找到工作,说到这里他后悔不迭。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考研,这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身体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付出充沛的精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做保障,就等于说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别人一程。

精神素质 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超出常人的毅力意志。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精神素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很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研民”队伍中胜出。

经济后盾 考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复习资料名目繁多,目前图书的价格又普遍偏高,是一笔不能小视的数目;而且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其学费也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否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这一点对于那些经济尚有困难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先就业再考研两全齐美

在如此庞大的考研队伍中,外语系的大四女生郑同学选择了暂时放弃考研而先就业,她的理由是,现在考研的人如此之多,竞争如此之激烈,倒不如先就业。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觉得知识累积不够,发展受到限制,再来考研也不迟。

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就业机会的条件下就先就业,经过几年的职场历练后,就可了解目前的市场所需,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考研而带来的经济压力。

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
先看一组数据:

2003年中国十大著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调查(节选):

复旦大学:2003年本科生人数为3019人,其中20%考研,11%出国深造,65%左右参加就业,

浙江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6600人,其中考研的占3%,出国深造的占5%,参加就业的占92%

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数为3507人,其中当年考取研究生的占15%。准备明年考研的占3%左右,其余82%的学生就业。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以上各校本科毕业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这个比例在其它非重点类院校可以达到60%-70%,有的甚至百分之八、九十之多。

所以要说出身,光从数量一项,就已经说明不了问题了。而名校的学生如果考取研究生,一般情况下也只有一些大的研究所,中科院或者十来所名牌学校可供选择。这是人之常情和一个基本的事实。

如此一来,最后录取的结果好象是自家人收自家人,名校收名校学生。但这个过程是公正和公平的,结果必将公正和公平。

狭路相逢勇者胜。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自己的正确努力和合理付出。而非这些托词或貌似有理有据的理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6
对于你已经把你的就业定格在会计这个行业上了,那么这个专业重在资格以及经验,所以我觉得你如果能够顺利就业当然就选择这个了。
考研后有利于晋升只是在国企或事业单位罢了,对于大型私企或是外企,看重的是你的能力,如果你有能力他们对你的职业发展都是会支持的,在那时你想考研都行。
就如你说的,读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或是根本与你工作不相关的,那你读研的目的在于什么呢?不如在你工作的时候考注会,提高你的资格,这些对你这行才是最重要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16
建议咨询你所在地的海文考研
第3个回答  2010-07-16
这是你自己的事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