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求翻译

如题所述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十则》

词语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 ,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4、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扩展资料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

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写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0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十则》
词语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 ,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4、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扩展资料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
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写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20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赏析】
老实说,每次读到曾子的这一章句,都让自己觉得很惭愧。忠、信、好学,这三样末学只能说好偶然才能作到一次半次,而绝大多数的时候是根本沾不上边儿的。其实这章句中所说的,只要真作到,就能是一个能安心于现实世界的人了。与人谋而尽忠,则能无愧于同事、顾主,客户,甚至公司机构、社团、社会、而至于国家。与朋友交往而能信守承诺,则能无愧于人,则能立身于世。老师教导而能不断努力学习,让生命不断成长,则不止无愧于老师,也能无愧于生命,无愧于赐予我们一切机会的天地。能无愧于世人,无愧于天地,那不管现实环境再怎么变,我们也能心安了。
第3个回答  2020-10-12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十则》
词语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 ,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4、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0-12
文言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赏析】
老实说,每次读到曾子的这一章句,都让自己觉得很惭愧。忠、信、好学,这三样末学只能说好偶然才能作到一次半次,而绝大多数的时候是根本沾不上边儿的。其实这章句中所说的,只要真作到,就能是一个能安心于现实世界的人了。与人谋而尽忠,则能无愧于同事、顾主,客户,甚至公司机构、社团、社会、而至于国家。与朋友交往而能信守承诺,则能无愧于人,则能立身于世。老师教导而能不断努力学习,让生命不断成长,则不止无愧于老师,也能无愧于生命,无愧于赐予我们一切机会的天地。能无愧于世人,无愧于天地,那不管现实环境再怎么变,我们也能心安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