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的相关书籍

如题所述

【书名】人面桃花相映红——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别裁  
【作者】吴航斌 著
【出版】线装书局2010年6月第1版
【定价】32.00元
【书号】ISBN 978-7-5120-0173-2
【类型】古典诗歌-文学研究-国学文化
【简介】本书共八卷,每卷三品,共二十四节,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元典为谈艺底本,一卷三品,一品三段,情深文明,言近指远。更益以诗意古画,映照解读。说文解字在先,格物、禅喻或心析参诗于后,取径不一,但皆重于比物连类,互相发明。全书援引各家诗作词品、文学武侠,经纬纵横,申说司空图诗论“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的别趣与深意。行文轻快,笔法入微,固属文艺赏析之作,而对文理章法及相应的人情之常,常有独到的兴会与适度的发挥。席勒所谓造艺本于游戏之天性,细按本书字里行间、文情墨意,笔端流丽、口角生风,可见作者对此精神契会于心。
【目录】
自序l 世人见竹不解爱
前言l 穆如清风
卷一l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第01品 / 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第02品 /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第03品 / 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卷二l 任流水向人间
第04品 / 沉 着: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第05品 / 高 古: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第06品 / 典 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卷三l 空山无人,花下复清晨
第07品 / 洗 练: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第08品 / 劲 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第09品 / 绮 丽: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卷四l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第10品 / 自 然:俯拾皆是,不取诸邻
第11品 / 含 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12品 / 豪 放: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卷五l 酒意诗情谁与共
第13品 / 精 神: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第14品 / 缜 密: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第15品 / 疏 野: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卷六l 看君看我看君来
第16品 / 清 奇: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第17品 / 委 曲: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第18品 / 实 境: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卷七l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第19品 / 悲 慨:壮士拂剑,浩然弥哀
第20品 / 形 容:如觅水影,如写阳春
第21品 / 超 诣: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卷八l 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
第22品 / 飘 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群
第23品 / 旷 达:倒酒既尽,杖藜行歌
第24品 / 流 动:载要其端,载同其符
附录l 二十四诗品相关
1.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2. 袁 枚:《续诗品》
3. 曾纪泽:《演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首》
4. 顾 翰:《补诗品》
后记l 桃花依旧笑春风
【推介】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得其意象,可与窥天地,可与论古今;掇其词华,可以润枯肠,医俗气。图画篆象,靡所不该;人鉴文衡,罔有不具,岂第论诗而已哉。清·孙联奎《诗品臆说》
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这本书我从五岁发蒙时读起,要算是我平生爱读书中之一。我尝以为诗的性质绝类禅机,总要自己去参透。参透了的人可以不立言诠,参不透的人纵费尽千言万语,也只在门外化缘。这部书要算是禅宗的“无门关”,它的二十四品,各品是一个世界,否,几乎各句是一个世界。郭沫若《夕阳》
除妄得真,寂而息照,此即神来之候。艺术家之会心,科学家之格言,哲学家之悟道,道学之因虚生白,佛家之因定发慧,莫不由此。钱钟书《谈艺录》
表圣诗品,妙言兴象,可赅众艺,宁止于诗。启功《诗品题识》
此书印象,不必拘泥于诗艺专著,不必慑迫于蓝本之名头高、来头大。全书指要,既非人面,亦非桃花,所重者,乃“相映”二字也。今人好论作文大法、词章诀窍,以终南捷径之含糊惑诱道听途说之懵懂,南辕北辙,大道日远。全书二十四诗品之能近取譬,真诀分解,同情会意之读者倘能识其堂奥,象外试笔,则破执桃花,即奉斯著为文章圣手必读之书,岂为荒诞语耶。魏武挥鞭
解读《二十四诗品》
—— 塞北风情
一、雄浑篇
原文:
大用⑴外腓[féi]⑵,真体⑶内充。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huāng]荒油云,寥[liáo]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持之非强,来之无穷[qíong]。
注释:
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⑵腓[féi],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⑶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⑷“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⑸“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⑹“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
⑺“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shū]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jiào shì]》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无穷也。”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郭象注云:“居空以随物,物自成。”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
意义分析:
首四句讲的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具体解释。 “大用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 讲的就是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如无名氏所说:“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雄浑”。虚,故能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界。此句之意谓像宇宙本体那样不停地运动,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因内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浑之气。
中四句是进一步发挥前四句的思想内涵: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运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累,所以才会体现出雄浑之体貌。所谓“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讲的是自由自在,飘忽不定,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绝无形迹,自然生化而毫无人迹也正是自然之道的体现。这里所运用的是一种意象批评的方法之运用,也是《二十四诗品》的基本批评方法。
后四句则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概括。“超以象外”为虚,“得其环中”为浑,此二句就是“反虚入浑”,此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说明此种雄浑境界之获得必须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力为之,故云:“持之匪强,来之无穷。”这实际也就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孙联奎[kuí]《诗品臆[yì]说》云:“‘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总体论述: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
“雄浑”之美的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一种整体的美;2、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是最高的美的境界。3、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之外;4、“雄浑”是一种传神的美,而不是形似的美;5、“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动态的美,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例诗介绍: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táo]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边塞的苍茫风光和军土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王维的《终南山》:“天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yú]。白云回望合,青霭[ǎi]人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hè]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山峰雄伟,直上云霄,绵延起伏,阴晴各殊,涧[jiàn]水曲折,潺[chán]潺流过。行人隔水询问樵夫,更将山势的宏大壮阔,衬托得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
他山之石:
*《雄浑》揭示出了“雄浑”的三个重要特征:空间的无限大、力量的绝对大和视觉上的朦胧模糊。从这三个重要特征来看,雄浑与西方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崇高”是非常相似的(《<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7
我想买一本,不知怎么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