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象征的黄马褂,为何到了晚清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呢?

如题所述

清代的“黄马褂”在清朝中前期确实是个无价之宝,拥有黄马褂则意味着是天子宠信之人。清代初期能得到黄马褂者除了少数开国功勋和有过特殊功劳的大臣外,就连一品大员也不见得人人都有。皇宫的侍卫内大臣,侍卫统领也拥有黄马褂,不过他们所穿的属于工作服,为了体现皇家威严所用,换班后需要脱下来,当值时才可以穿,不允许私自带回家中。

而拥有黄马褂的大臣除了一些大型庆典之外,平时要规规矩矩的供在家中,生怕弄破弄脏,弄破弄脏则意味着对皇帝的大不敬。如《雍正王朝》中落魄的年羹尧穿着破旧不堪的黄马褂守城门的桥段,在现实中绝对不会出现。年羹尧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因此也不在乎了。现实中这样穿绝对是对皇家威严的挑战,必须要受严惩。

随着大清国运的破败,黄马褂开始失去了原来的尊贵感,自乾隆朝开始,黄马褂便被频繁赏赐,单是和珅一人,就曾三次赏穿黄马褂。道光年间曾经要求一些贵族子弟交出黄马褂,但是成效不大。为什么没人愿意交,那是因为穿着黄马褂可以“占便宜”。

有些落魄的王公贵族八旗子弟外罩长袍,内穿黄马褂招摇过市,吃卤煮火烧肥烧鸡不给钱,亮出黄马褂管保吓的生意人不敢要钱。到了光绪年间,大清国被洋鬼子教训一顿后,老百姓开始不再怕这玩意儿。有些因为抽大烟或者赌钱赔光家产的八旗败家子想法设法将家中能卖的就卖,能当的就当。不少御赐黄马褂流落民间,有钱商人争相购买,为的是沾沾皇气让自己多赚钱。

说黄马褂“烂大街”指黄马褂流落民间太多,没有功劳之人只要肯花钱就可以穿,但在价格方面还是蛮高的,而且朝代越老价格越高,康熙朝的百分百比同治朝的值钱。

最终随着大清王朝的覆灭,黄马褂除了作为一种前朝的荣誉象征外,再没任何用处,民国时期有不少名人收藏黄马褂,到了60年代也几乎都被抄家后给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给烧掉了。笔者当年曾利用工作之便,近身接触过乾隆朝的黄马褂,材质为丝绸,上面绣有花纹,看上去质地很好。虽然可以穿上拍张照片炫耀炫耀,但因为上面脏兮兮的,加之笔者认为这东西晦气,因此只是看了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