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闷骚”的人是什么体验?

如题所述

答主认为“闷骚”就是遇人话不过三吧,即使是熟悉的人也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

我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闷骚”的人,所以对它深有体会了。这类人平常大多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感觉一个人待着会更舒服;但他们也有感到无聊的时候,这时的他们又会觉得身边如果有一个人陪着但又不用刻意说话就好了。

在当下社会下,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喜欢“闷骚”的性格,仿佛他们就是一群难以打交道的人,甚至会认为跟他们一起难以相处又无话可说,除了无聊之外就找到其他词形容他们了。

但注意一下, 既然他们的形容词是“闷骚”而不只是“闷”,那就说明其实尽管他们不善交流但却是一群情感丰富的人。平日里也许会看到他们淡若自如,但其实内心有时候还是希望有人在旁的吧。只是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愿意一个人待着,原因很简单。这里人大抵清楚自己的性格,少说话。因此,他们更想一个人思考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三五成群出去浪荡。

也许年轻的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一群热情如火的小伙伴,但也不能否认,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若刻意的强迫自己融入集体中,那种感觉并不舒服,甚至是在压抑自己的情感。

因此,如果你被别人说是“闷骚”,其实也不用介怀,这只是你的性格之一而已,淡然接受,乐观开朗,做你想要的自己就好了。比较,有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待着也没什么不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8

我觉得当一个闷骚的人并不是我们自己就主动选择,反而是被动选择。先来谈谈我“闷骚”一词的认识吧,“闷骚”不就是指那种外表很老实,但内心情感丰富,拥有着思想和内涵的人吗?或许更是对待别人少言寡语,而不同于旁人理解的“内外不一,外表老实,内心寡淡甚至猥琐的人”,本来“闷骚”就是一个褒义词,反而是现代人把它曲解,变成贬义词。

我们拆开这个词来看就是闷和骚,骚就像心里的朱砂痣,甚至是蚊子的叮咬,你想去挠它,甚至欲罢不能,过于显露可能就是坏的,但是它前面有个闷字,说明它不露山水,掩盖了本来的面貌,不对陌生人展示,只对亲密的人,所以这样看来“闷骚”挺好的。

而为什么说“闷骚”不是我们主动选择而是被动选择呢?现在是个注重文化思想的社会和世界,且精神文化发展迅速,所以这样的大环境下迫使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闷骚的气质,而假如是话不多呢?这样很好理解,因为现在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无论是网咯还是现实生活,因为现在不像以前一样车马慢,交通不便,现在过于便利,交谈的机会变多了,相反诱惑和危险也变多了,而我们话少的有时候就是变相在保护自己,不是吗?

如果实在不被人理解,被周遭的人忽视甚至嘲笑,我们只需要静静做好自己,提升自己,总会在某一天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22
你闷骚吗咳咳,先百科一下:闷骚,就是指那些外表平静淡漠,但内心却狂热的。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她平时很平静,给人一种冷漠的赶脚,但是,what?画风突变,我翻着手机,我们和其他两个闺蜜一个微信群,其中一个闺蜜说自己谈恋爱了,我类个去,她就发了一大段文字给人家分析恋爱,叽里呱啦一大堆,我翻了五六遍才看完,那个闺蜜更是感动的痛哭流涕,还声称“xxx,你就是我的女神”然后请我们群吃饭。。。。。。。。。可以,这很强势我之前也是这样,一小段时间,盆友们都说我变了,变了,了。。。你们呢
第3个回答  2017-07-25
一、外冷内热原自“不安”“闷骚”现在也是一个很中性的词语了,其典型特点就是开始表现的很“矜持”,一旦放开了就“原形毕露”啦,玩起来比谁都嗨。
虽然看上去这种前后不同、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让人感觉到奇怪,但是从TA交互分析的视角就特别容易解释啦——
开始是“成人自我”和“顺从儿童”在前面挡着“玩深沉”或者装“装老实”,后来“自由儿童”跳出来了,那自然会一扫前面的形象变身“活宝”。
为什么一开始“自由儿童”不直接出来呢?
答案就是: 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
这一点的外在表现我们很容易发现,那就是典型的“闷骚”男女在初次见到陌生的人或者到了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时才会表现出“矜持”,而这种外在的表现会给人一种错觉——这个人好害羞,好腼腆呀!
其实这种表现就像一个礼仪教养比较严格的孩子跟着父母去邻居或者朋友家初次做客,他会记得父母的命令——你要听话懂礼貌!不然就不是好孩子!那样我们就不爱你了!我们就会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