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落实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与研究

如题所述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智力和思维亟待开发,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的必然需求。如何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考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感悟数学,从而慢慢在摸索之中掌握研究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本文将结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探索教师如何针对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之中给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空间。
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受思维能力的局限,他们在知识理解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对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难以根据事物的外在现象理解其本质内涵。从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认知事物主要依赖于直观思维,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但逻辑能力较弱。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才能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需注意的原则
传统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式缺少针对性与引导性,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相互适应。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号召之下,新型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围绕着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的学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状况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观察能力较强,能够充分通过观察逐步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与关系,而有些学生生活经验丰富,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途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才能有效根据学生身上的特点促使其理解知识,以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般方法
1. 问题创设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知识并不是平白无故而产生的,它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虽然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内容较为基础,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而言也较为简单,但是也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判断归纳能力,才能较为轻松的理解数学知识。为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逐步诱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而在问题创设的过程之中,教师要严格把握各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体现数学问题的层次性与关联性,在提问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就以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为例,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之中,可以先以“1X8=?”这个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乘法知识内容,再以“1X8+2=?”这个数学公式引导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互差异,从而使学生在揣摩之中深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中的逻辑关系,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得出正确答案。数学是讲究思维严谨而逻辑清晰的学科,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若想有所提高,经过一定的锻炼必不可少,而教师对问题创设的合理把控,则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平稳有序的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 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而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尚小的原因,还无法深入理解严谨的概念与内涵,他们在数学知识探究中由于存在侥幸心理,导致无法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内容与应用范围。再者,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密切,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也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价值内涵,教师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操作空间,以在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条件之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如在学习到“米、厘米、分米”等数学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进行实践探索,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些数学单位的过程之中,体会其转化关系,从而明白单位换算之间的关系是由实践操作而得来的,在思维过程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获得知识的增长,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
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号召之下,教师唯有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开展教学活动,逐渐的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索之中开阔思维,才能确保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