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把鞋子叫什么?都穿什么样的鞋子?

如题所述

履,是汉以后鞋的总称。秦朝时期,古代称鞋为屦,履为动词,是“践”、“踩”或“着鞋”的意思。

鞋子简介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

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

鞋子分类有很多种:按穿用对象分,有男、女、童等鞋;按季节分,有单、夹、棉、凉等鞋;按材料分,有皮鞋、布鞋、胶鞋、塑料鞋。

按工艺分,有缝绱、注塑、注胶、模压、硫化、冷粘、粘缝、搪塑、组装等鞋。

按款式分,鞋的头型有方头、方圆头、圆头、尖圆头、尖头,跟型有平跟、半高跟、高跟、坡跟;鞋帮有高靿、低靿,中统、高统。

按用途分,有日常生活鞋、劳动保护鞋、运动鞋、旅游鞋、负跟鞋、增高鞋等。

扩展资料

古代,鞋被称为“足衣”。

上古时常以兽皮制鞋,因此鞋的称呼多以革字为边旁。古代的鞋有许多名称,如履、屐、靴、屣、屦等字均为鞋的别称。

周朝末期靴的使用来自北方胡人的鞋式,多穿有筒之靴。

汉代做鞋的材料与款式都大大丰富了。

南朝时期盛行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庶都可穿着,草鞋是一般士人或百姓所着之鞋。

唐代靴制袭唐代的六合靴,后改为长靿靴为短靿靴,并加以毡。

宋代的鞋式初期沿袭前代制度,在朝会时穿靴,后改成履。一般人士所穿的鞋有草鞋、布鞋等,按所用的材料取名。南方人多着木屐。

明代的服制中,对鞋式的规定很严格,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遵守服制。在何种场合得穿着何种鞋式,如儒士生员等准许穿靴。

校尉力士在上值时准许穿靴,外出时不许穿;其他人如庶民、商贾等都不许穿靴。

清朝鞋制沿明代制式,文武各官及士庶可着靴,而平民、伶人、仆从等不能穿靴。清代的靴多为尖头式。靴底均厚,因嫌底重,采用通草做底。

后改为薄底,成为“军机跑”。百姓有草鞋、棕鞋、芦花鞋等,拖鞋也在各等人士中流行开来。南方雨天穿着钉鞋,北方冬天则出现冰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鞋子 (服饰)

百度百科_鞋 (生活物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4
屐、靴、屦、履、舄
第2个回答  2019-10-04
舄、屣(躧、縰)、履、屐、鞜、鞮、屣、屦、蹻、靸、靲、靴(鞾)、鞋(鞵)
第3个回答  2019-10-04
木屐
第4个回答  2019-10-04
靴、履、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