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会节俭?

如题所述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在有钱以后,是应该尽情享受还是应该以节俭为本呢?后来,我觉得古代圣哲的节俭思想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老子说:“人生福禄,都有分数。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以俭为宝,不只是用钱应该节俭,一切事都要常常思考节俭的意义,才能有余地。俭对于吃喝来说,可以养脾胃;俭对于嗜欲来说,可以集中精神;俭对于说话来说,可以培养气息;俭对于交朋友来说,可以择友少过失;俭对于应酬来说,可以养身息劳;俭对于夜坐来说,可以安神舒体;俭对于企求来说,可以清心养德;俭对于思虑来说,可以去烦去忧。凡事省得一分,就有一分的受益。这虽然是养身的方法,也不失涉世处事之道。

因此,为人处世的方法,最好是能勤劳节俭,并且有冰清玉洁的操行。也只有勤俭,才能久保廉洁;只有冰清玉洁的操行,才能长久处世。守住勤俭并作为修持,贫穷时可以独善其身,富贵时可以善待天下。守住了勤俭,就足以风范在人间,风范于世道。勤就不缺乏财物,俭就知道节余;劳就能进益,节就能常知足,这就是古人惜福的方法。在这个勤、俭、劳、节中,俭是首要的。一个人要想培养清风玉操,务必从这里开始。一个俭字,有三大益处:一、能安分于自己,无求于他人,所以能培养廉洁;二、能灭去身心上的俸禄,以周济困苦的人,所以能广施德功;三、能忍住不足的目前状况,留有余地给后来,所以造福于后。

奢侈的人富不能满足,勤俭的人就是贫穷内心也有余。老子说他有三宝,叫做慈柔,叫做节俭,叫做不敢做在天下人的前面。又说他有三戒,叫做戒除极端,叫做戒除奢侈,叫做戒除过度的措施法度。这都是处世的奇方妙招。毕竟,贪得无厌以致招侮辱,不如俭而养廉;干请以犯义,不如俭而全节;侵牟以聚仇,不如俭而养福;以放纵追求欲望,不如俭而安性。

宋仁宗曾经对他的侍臣说:“昨天晚上睡不着,因为饿了想吃烧羊肉。”侍臣说:“怎么不叫人送上去呢?”仁宗说:“害怕以后养成不好的习惯。宁可忍受一晚的饥饿,也不能开启无穷的杀生惯例。”有人献上蛤蜊28枚,一枚值千金。仁宗说:“一下手就要花费二万八千金钱,我不想这么做。”于是不接受进献。

元世祖每当思念起太祖创业的艰难,便取他所居住地方的青草一株,放到大内丹墀前面,说这就表示俭草,要使子孙们都懂得勤俭的道理。元英宗曾经到御用大安阁,见到列位世祖遗留下的衣服,都是以普通的木棉做成的,好多都打了补丁。英宗感慨万分,随后对侍臣说:“祖宗创业艰难哪!衣服用品也是这样的节俭,我敢一刻忘记吗?”

汉代明帝时的马皇后,位立正宫后,更加讲究俭节朴素。她经常穿朴素的衣服。有一次很多嫔妃来拜见她,嫔妃们看到她的打扮,都感到好笑,马皇后却说:“这也是人们制作出来的,所以我就敢穿上这样朴素的服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马皇后俭节朴素的风范。古人尚且知道如此节俭,作为现代人则更应该提倡节俭。如果你想让你的人格修养提升到高层次的话,就应该从节俭入手。在物质富足的社会之中保持节俭的作风,才是保持自己高尚情操的根本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