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45年日本投降的问题。

近日偶然与几个朋友谈起是否买日货问题,话题不知怎么就扯到了日本侵华战争上了。有朋友说当年是中国的抗日军队打退了侵华日军,还有同事说是因为美国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才导致日本的投降。有两个问题在下不明,请赐教:
问题一:在美国扔原子弹之前的侵华日军在华是什么局势,打不下去了还是局势大好?
问题二:使日本投降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抗战”还是“原子弹”,或者说哪个更多一些。

请大家客观公正些,也可以说是大家在一起讨论这段历史吧。。。

万分万分感谢!!!

导致日本投降的具体原因自己一直说不准,几曾在儿时读书的课本上、大量的历史文献上、视空见惯的媒体报道上都是八路军的八年抗战取得的。后来真正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导致日本投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英国在缅甸没打几下就全军溃退,不值一提。仅在二战的西部战场上反击德国法西斯发挥了部分作用(远不如苏联与美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坚持八年游击抗战,应该说功不可灭。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直接展开的大规模正面作战譬如著名的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打通缅甸云南公路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我们决不能因为政治需求否认历史而不去承认。临近日本投降之时,苏联入军东北,对促进小日本快速投降起到以一定作用,但纵观看历史看,还是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最后日本失去了继续坚持战争的能力。后期日本在太平洋上的空军、海军基本全军覆没,来源于中东的战略石油完全被封锁,鹿儿岛美军登陆,本土被炸,再加上两颗原子弹,小日本才不得不投降,应该是这样吧。这好像应该是符合客观历史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7
日本战败的最终原因

在《揭开日本投降秘密》一文中,我提到丘吉尔在其回忆录中说道“若假定日本的命运是由原子弹来决定的,那实在是一种错误。在第一颗原子弹投下之前,它的失败早已成为定局,那是压例性的海权所造成的。专凭海权即可能夺占用来发动最后攻击的海洋墓地,并迫使其国内陆军自动投降。因为它的海上航运早已被摧毁。”而在另一篇文章结尾处我又写到“也就是说,约有120 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占战争中日军死亡总数的64% 。这才是日本战败的命脉所在。”事实上,美军在太平洋上对日军的沉重打击和对其本土的严密封锁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我们不妨稍稍看看史实。先看海战。

在珍珠港后一年多的激战中,美军先后组织实施了十余次登陆作战。美军总共损失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5艘、鱼雷艇供给舰1艘、运输船5艘、鱼雷艇8 艘,飞机约200架,阵亡约2000人,伤3000人。日军损失2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及大小运输船只数十艘被击沉,飞机损失约1300架,阵亡官兵总数在2.5万人以上。而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战争中,美军伤亡2.2万人的代价,使得日军伤亡约6.5万人,损失了三艘航母,其中两艘还是三万吨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击是日军投入作战的岸基航空兵几乎全部损失,舰载航空兵损失超过92%。而在1944年10月 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莱特湾大海战中,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损失飞机500架,另有3艘巡洋舰受重伤,伤亡约1万人。美军损失航空母舰 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余人,另有6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日本海军则遭到毁灭性打击,不再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接下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的硫磺岛战争中,日军守备部队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人。日军其他损失为飞机90余架,潜艇三艘。 美军阵亡6821人(其中陆战队阵亡5324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美日双方伤亡比为1.23 :1。美军在硫磺岛的惨重伤亡,也使美军的高层意识到假如进攻日本本土,一定会碰到比在硫磺岛更顽强的反抗,美军的伤亡将会更惨重,因此,日后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担心在日本本土登陆将会遭到硫磺岛那样的巨大伤亡。而在1945年3月至6月的冲绳战争中,美军伤亡7.5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此外,岛上平民死亡超过10万人。该战争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有名的战争之一”。

接下来,就是把日本真正送进投降舞台的“战略大轰炸”。

1944年11月24日到1945年6月15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美空军主要对日本的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横滨、八潘和川崎等大城市进行了战略轰炸。其中大规模轰炸有39次,出动B-29型轰炸机9108架次,投弹47000多吨,其中燃烧弹占87%。比较典型的是1945年3月9日的轰炸,美军共出动B-29型轰炸机334架,对日本东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空袭,共投掷燃烧弹1665吨。在以后的10天内,美军又对东京、大阪、名古屋、神户进行了4次大空袭,称之为“火攻闪电战”。到6月15日,美军对东京、川崎、名古屋、大阪、横滨、神户6大城市的轰炸,共出动B-29型轰炸机 6560架次,投掷燃烧弹41788吨,还投掷了不少的普通炸弹。轰炸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被毁面积达2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57平方公里的44%。仅东京就死亡近9万人,受伤6.2万人,无家可归者达257万多人。1944年东京有600万人口,到1945年8月,东京人口已降到230万人。

在对日本的大城市进行轰炸的同时,从1945年6月17日至8月14日,美军又轰炸了日本的57个中小城市,共出动B-29型轰炸机7515架次,投掷燃烧弹54600吨,有的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据日本外务省调查,在美军对日本大规模轰炸期间,日本因轰炸而死亡的人数达241309人,受伤313041人,全毁房屋2333388户,半毁房屋110928户,无家可归者达8045094人(以上不包括原子弹轰炸的损失)。在遭到燃烧弹轰炸的6座城市中,建筑物被毁40%,被毁城市面积达 496.4平方公里。为应付美军轰炸,日本各城市大修各种避难所,政府组织了850万人次的大规模疏散转移。美军的大规模轰炸,使日本国民健康水平下降、营养不良、病人增多,社会劳动力减少,劳动效率下降,使工业生产收到严重破坏,使政府面临住房、医疗、交通、粮食供给等严重困难。加上战争的巨大消耗,日本的经济已不堪重负,陷于崩溃境地。

以上历史事件充分说明:是美军通过海空作战消灭了日军的主力,并通过战略轰炸迫使日本投降。太平洋战争意义重大,它使亚洲各国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国是太平洋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不但一举成为战胜国,而且收回了台湾。

正如战后丘吉尔所云,当其(日本)船只的9/10都已沉没或不能行动,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都已被摧毁,其工业已经被破坏,其人民粮食补给已经日益缺乏—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溃实在是早已成为定局。美国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书也同样地强调这一点,不过却又补充说:“假使日本的政治结构能够对干国家政策作比较迅速有效的决定,那么在军事已经无能为力与政治承认无可避免的现实之间的时差也许即可以缩短。”话虽如此,但似乎还是很显明,即令不使用原子弹,空中优势也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取消侵人需要美国海军军令部长金恩也曾认为“只要我们愿意等待”,则仅凭海军封锁即可饿得日本人非屈服不可”— 因为他们缺乏油、米,以及其他各种必需的物资。

西方战略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起《战争论》中有云“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事实上,战争更是经济的延续——美国所以打败日本,日本所以最后投降,都是缘于各自的经济实力。

日本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以英、美、荷为代表的欧美帝国主义开始大举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除泰国以外,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沦为了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此时,日本的幕府统治已经开始走向没落,国力衰弱,在欧美列强的强行开放通商以及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下,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以及一些有识之士,深切感受到了日本逐渐殖民化的危机,这成为后来了推翻江户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的原动力。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府为了废除了日本与欧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避免日本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将富国强兵作为改革的宗旨,学习欧美的先进生产技术、军事技术、科学技术,日本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日俄战争的胜利极大了的激发了日本人的国民意识,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使日本经济出现了萧条,以军人以及新兴的资本家为代表的日本国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一系列对政府官员的杀害,引发了一部分军人的反叛,明治维新的不彻底,使得政府无法控制军部力量的膨胀,日本军部开始建立伪满洲国,逐渐扩大了中日战争的规模。作为当时亚洲唯一走上现代化的军事大国,日本不满以美国为中心的欧美列强的压制和经济制裁,以及欧洲战线上德国法西斯初期胜利的鼓动,都极大地放大了日本军部以及以军部为主导的日本政府对于胜利的自信,使日本缺乏了对长期状况的清晰预测,迈出了向英美宣战的一步。其实,当时日本还是有部分政治家、有识之士、经济界人士以及军人冷静看到了世界局势,但是白色恐怖下的言论禁锢,部分军人的强暴制裁,以及日本军部的集权统治制度,使得民主主义尚未成熟、人权意识还很淡薄的日本社会走向了一种失控的状态。日本开始发动了一系列对中国等亚洲诸国的侵略战争,人员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与英美列强的作战,日本更是采取了一种不计能源、资源以及生产能力的疯狂态度,无数年轻的士兵饿死、战死,美国向日本投放的原子弹更是给日本的普通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无法估计的损失,最终的结果只能由日本饱尝战败的苦果。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明治宪法的缺陷 ②当时的日本还不是一个主权在民、言论自由以及尊重人权的成熟社会 ③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的议会、舆论界、传媒界、学术界都没有展开以确实资料和事实为基础的,冷静分析世界局势、客观预测世界形势走向的讨论,没有形成正确国家的治理模式。这些都是日本在20世纪初的二战中惨败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10-06-28
我也来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关于美国扔原子弹,时间分别是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我们知道,日本宣布投降是在8月15日,也就是两颗原子弹爆炸后的一周左右。前面很多人的回答都说得比较详细了,但是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了,已经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这个时候的战场应该分成两部分:
一、日本本土及临海。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已经节节败退,美国在1945年6月21日,美军攻陷冲绳。美军胜了,但打了80天,损失48000人。日本出动2400架“神风”自杀飞机,击沉美国军舰26艘,伤164艘,受到重创的军舰甚至包括美国王牌航空母舰企业号。这个时候在日本及其附近海域的战争已经是把日本逼入绝境,但是日本还在顽强抵抗,但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二、大陆战场。由于1944年底开始,由于中国抗日力量的壮大以及日本太平洋战场的进一步失利,中国的抗日战争就已经开始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这个阶段,中国军队从日本手中收复了不少城市,但是还不至于能迅速取得胜利,因为其王牌主力、最精英的部队——关东军依然保存实力盘踞东北,这个就成为了日本继续与中国抗衡的最大后盾,日本与中国军队依然胶着。
1945年5月,前苏联红军攻占德国柏林,欧洲战场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集中兵力攻打日本。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9日凌晨,苏军突然从三个方向同时向日军发起了强大的突击行动。拂晓,苏军几乎在所有方向上跨过了国界,强渡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分别从后贝加尔、黑龙江沿岸和滨海地区进入了中国东北境内,在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展开了强有力的攻击。9日,毛泽东主席也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配合苏军的进攻行动。这是中国全面的战略反攻。关东军在几天内大势已去,但是,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后,关东军依然负隅顽抗,直至8月19日被迫投降。

结合上面的进行分析: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日本在大陆战场依然与中国军队胶着,已经开始处于下风,但还不至于短期内败退;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日本依然负隅顽抗;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中国军队全面反攻;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苏联军队两天内基本摧毁关东军大势,日本在中国战场全面溃败,8月15日宣布投降。
所以,第一个问题:可以说,美国的原子弹并没有直接导致了日本的投降,关东军的存在是其垂死抵抗的后盾,在对中国军队的战略反攻进行相应的防御,双方依然胶着。
第二个问题:虽然美国的原子弹并没有直接导致了日本的投降,但是关东军在苏联进攻下仅仅两天就大势已去,虽然依然负隅顽抗,但日本国内已经看不到任何胜利希望。所以,可以说,两颗原子弹直接摧毁了日本政府以及国民的心理防线,起到了威慑作用,它最大的威胁应该视为心理威慑。就在原子弹的威慑配合下,中苏联手在中国战场对日反攻,美国在日本本土及其附近威胁其国家安全,这些综合的因素导致了日本国内的反战浪潮进一步高涨,日本军国政府也已经看不到希望,终而投降。
第3个回答  2010-07-07
问题一:打不下去。(如果对这有疑问的话,请翻3年内战双方资料。附1)
问题二:“抗战更多”和“原子弹更多”都是对的。但实际上,日本的投降根本原因我认为不是这两点,而是日本的“错误”决策。为什么在错误上打引号,因为这个错误本来就不是错误请听我慢慢说。慢慢摆活。

1)说原子弹 更多,可以以下为据
想当时日本尚可以分兵去偷袭珍珠港,你说抗战把日本打投降怎么解释偷袭珍珠港的兵力?
2)说抗战 更多,可以以下为根据
问题一里已经说明了,日本已经打不下去了。他们在中国大陆节节败退,不论是百团大战的主持者共产党,还是有苏联和美国共同支持(不可思议?“利”当然)的中国民国政府都不是他们所能抗拒的,或许这里还看不出来,但是内战时双方爆发出的实力与日本对比一下显而易见。(附1)
3)往往多数战争发动者的失败是源于其本身
日本和德国其实都吃了两线作战的亏,而且是多次,这是日本决策者致命的失误,如果他兵力够的话,空投原子弹谁觉得很容易让我来摸摸他的头(真可爱)。

但是,这是这个“错误”否真的是错误呢。我想,就算是错误的话,那么它从战争发动时就已经注定了(从这里说应该是日军小看了我们,而不是抗战取得的成果)。
我想起跳舞的一句话..结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咱假设他能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话,那么或许这个美丽的错误不会发生,但是...
可能么?如果他不能以闪击战的方式来征服一个泱泱大国,那么一个岛国面临的困境将是四面作战外加资源不足,不论是焦土政策(不给日军留下资源,战败就自己烧城,蒋介石的方式)和运动战(毛爷爷的手笔)都击中了他的要害。

两线作战是什么概念,拿破仑就已经诠释过了,更不用说还有一战的教训..所以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可以做到决策者位置上的人都不会做出如此的决策?
但是日本还是选择了偷袭珍珠港,为何?他们也不过时最后一搏而已。(附2)

>>>>>>>>>>>>>>>>>>>>>>(附1)<<<<<<<<<<<<分割线<<<<<<<<<<<<<<,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为430万。其中包括:“正规军陆军86个军(师)、248个师(旅)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方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所属部队以及其他军事机关和院校共约101万人。以上正规军总共约356万人。非正规军74万人。”此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没有海、空军,只有陆军,其总兵力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约61万人,辖有纵队及相当于纵队的师共22个,旅及相当于旅的师共94个。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约66万人。对比国共两党总兵力,不难看出,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

不仅在数量上具绝对优势,国民党军装备也大大超过中共产党军队。以国民党主力整编第11师和中共部队装备最强的东北第1纵队(兵力相当于国民党军整编师)相比较:整编第11师有各种枪11520支(挺),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火炮440门,其中105毫米口径榴弹炮8门、火箭炮(筒)120门;汽车360辆。第1纵队有各种枪13991支(挺),其中冲锋枪92支;各种炮46门,其中口径最大的是75毫米山炮,只有12门。两者枪支数量大体相当,但自动火器拥有量前者是后者的26倍;火炮的数量,前者是后者的倍,且口径大、射程远。

(当然这里有日本战败遗留物资,楼主可以自行减去)

&&但是,事实上共产党军队打败了国民党军队,这准确的说应该是共产党+共产党拥护者打败了国民党及国民党拥护者,而共产党加国民党加中国人民力量就是 内战的双方的力量,它是绝对大于 上述材料的二倍的(因为共胜国败)。

而日本方面
日本总兵力800万,>>>>>>>>其中500万是战争开始之后,征召得新兵,<<<<<<<<<<
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战争陷入僵局之后,他们便把大部分兵力抽调出了中国,这时在中国得日本兵力是250万左右
日军被我们消灭了140万,被苏军消灭了关东军,最后投降时只有百万日军。

谢谢,如果说日本还打得下去我打他脸>.<

>>>>>>>>>>>>>>>>>>>>>>>>>>附2<<<<<<<<<<<<<<<<<<<<<<<<<<<<<<<<<

首先对中国闪击战失败>>>>僵局>>>>>>>>岛国弊病>>>>>>>>中国反击>>>>>>>孤注一掷

在世界范围内,用全局看这个问题,日本决策者做的几乎没有错,如果仅有一个错误,那就是、犯我中华。
所以,我总结的小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们侵犯的这个地方,叫做中华,那、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先祖之国!
而我们的祖先,他们可惹不起。
第4个回答  2010-06-27
凭心而论,国民党在抗日这方面决心很大但是没有美国人的支持很难维持下去,第一,在华北失利南京失陷之后国民党大踏步退出平原及沿海地区退守广西、四川,虽然在地图上国民政府还有半壁江山,可是仔细看这些地区绝大部分位于中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以西,基本上是把中国仅有的一些工业基地和大量可以征兵的人口都丢没了,在进入战略僵持阶段后由于国民党只能从广西、四川等地征兵,兵员素质和数量直线下降,所以仅从征兵的地域来看并不比日本大多少。第二,丢掉平原的后果就是粮食产量不足,武器弹药供应不足,这也就是美国的驼峰航线建立的原因,实际上不仅是我们,苏联能够顶住德国闪击,英国能够顶住德国轰炸,都是因为美国的大量援助,承认这点并不丢人,丢人的在下面。在中期,国民党政府军在正面战场大范围溃退,虽然看起来很惨但实际上考虑到主力精锐和主要的基层将领都在美国的指挥下远征缅甸和防守西南以及前面提到的新兵素质等因素失败是必然的,这就好像中国男篮打美国男篮肯定是打不过滴,可是在日军被拖入太平洋战争后,获得大量美式装备援助的国民党军在至少从装备上不比日军差的情况下,以优势兵力反攻对方结果还是被日本狠狠教训了一顿损兵折将就很说不过去了,不能不说国民党军的战斗力很成问题说实在的要不是当时中国军队不怕死的作风比起全世界笑柄的意大利军队也好不到哪去,所以二战结束的时候中国除了因为美国帮助弄到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主要是为了牵制苏联)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蒙古还生生被苏联分裂出去,旅顺还一直有苏联驻军,美国也从来没重视过新中国出兵朝鲜的问题(要说美国没考虑到中国出兵的问题也就是骗骗没什么常识的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中国肯定是会出兵的,即使是清王朝衰败成那样了日本打朝鲜朝廷还是照样出兵了嘛)。综上,仅从军事上,国民党军根本不是日军对手,日军确实有3个月灭亡中国的实力,但这个中国指的是国民政府,我们看看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就知道了,打败萨达姆政权用了20多天,美国要想完全从伊拉克撤军至少还要10年,何况比伊拉克大得多的中国,实际上日军在初期取得大量胜利后就发现有些打不动了。首先是敌后游击队的骚扰,在敌占区无论国共双方甚至土匪军阀都团结在一起对付日本人,日本不得不分出大量军力防守,使得机动军团越来越少。第二,日本毕竟是岛国人口有限,当为了战争招募了大量青壮年都加入军队时在生产环节的人力就大大减少,别看他们占了那么多地方真正能用上的很少,占的地方由于人手不足第一时间转化不成生产力反倒消耗了资源和军力,这就好像买了一支未来肯定会大涨的股票,可自己却眼瞅着就要饿死了,所以不得不放缓进攻的脚步巩固自己的占领区,个人认为这才是双方进入战略相持的主因。第三,中国的文明史太悠久,除了土地,矿藏什么的容易被开发和使用的比如铁、煤等都已经被用的差不多了(现在的都是经过多年勘探和挖掘,基本找不到露天矿),而且还没有石油、橡胶等重要资源,所以日本要想在美国贸易封锁下有所作为就必须进军东南亚肯定要分兵、其在中国的进攻势头一定会衰弱。其实以日本的能力吞一个东北游刃有余、打下华北后就有些消化不良了,到最后真真是噎死了。
以上都是些背景,如果考虑到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以及在朝鲜跟美国交锋的战果,即使是国民政府被彻底击败了,成长到一定程度的八路军通过运动战绝对能拖住日军进行更旷日持久的战争,只不过那样我们付出的代价更加高昂。在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牵制了6成以上的日军精锐,说实在的美国跟日本打的时候双方军队加起来就没上过30W,即使是号称惨烈的硫磺岛美国面对的也是不到10W的日军,海空军决战看似场面宏大其实死人要远少于陆地战斗。美国选择了对他们最有利对日本最不利的战斗方式来解决日本——海战,利用强大的工业基础拖垮日本海军然后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可以说日本投降的决定性因素是海战失利、原料补给线被切断加上不间断的对本土的轰炸,原子弹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没有美国,日本天皇是不会投降的,但是我们要看到投降和失败不是一回事,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一旦让共产党的军队成长到一定程度把日本的陆地军队赶出去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羸弱的海空军只能让我们望日本本土兴叹,双方顶多是像朝鲜战争那样签个停战协议而已。在当时,中国境内是双方都打不下去了,国民党军数量不足战斗力低下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日本是打不动了没有机动兵力,双方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