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勇敢

如题所述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但是,有些孩子却因为各种原因胆小内向。我们知道,胆小的孩子,一般都会表现得缺乏勇气、而且性格比较懦弱。如果孩子形成了懦弱的性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形成很大的影响。

其实,孩子的胆量是可以培养的,他勇敢的精神也可以从小锻炼。例如,父母可以从小就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探索,以便孩子变得更勇敢。

三种方法让孩子变勇敢

父母想要让孩子变得勇敢,可以先认真地观察孩子,找出孩子胆小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锻炼。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对孩子进行培养:

一、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很多父母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会对孩子进行各种保护措施,不允许孩子碰一些危险的东西。例如,父母看见孩子想打开水龙头洗手,会马上阻止孩子,以免孩子把衣服弄湿;看见孩子想自己打开鞋柜拿鞋子穿,也会阻止孩子,以免孩子的小手会被柜门夹住。

父母平时如果喜欢以“小心”、“别去碰它”、“危险”之类的言语去教育孩子,阻止孩子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胆量和勇气的。

所以,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地去尝试,这样,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勇敢。以后面对遇到的各种事情,才会变得不怕风险,勇敢、大胆地去面对。

二、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

很多孩子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会因为胆小而不敢拒绝别人,使自己变得很被动,还可能会因此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例如,父母和孩子带上玩具去公园玩,另一位小朋友看上孩子手里的玩具,所以向孩子借来玩一会儿。孩子心里不愿意借,但是,却又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朋友把玩具拿去玩了。

其实,父母平时可以教孩子一些拒绝别人的小技巧,因为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也是一门学问。缺乏拒绝经验的孩子,对于拒绝会有一些顾虑。

而孩子有这些顾虑,归根到底,是因为他太胆小,不敢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种状态和心态,对孩子长大后步入社会,参加竞争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要教育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对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帮助他们;但是,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对于不合理或者自己不大愿意做的事情,要学会说“不”,这是孩子走向独立和勇敢很重要的一步。

三、多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俗话说:“温室里培养不出经得起风雨的花朵”,父母想让孩子变得更坚强、更勇敢,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以便激发孩子的勇气。

例如,父母平时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像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对抗类的运动,因为这些运动想要获得胜利,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勇气和胆量。

父母只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那么,孩子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变得更加勇敢的。

结语:

作为父母,如果想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就一定要重视对孩子勇敢品质的培养。因为只有勇敢的孩子,遇到事情才会大胆地去尝试,只有遇到事情大胆尝试的孩子,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6
一、少一些无谓关心
【生活镜像】亮亮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他没有立即哭叫,正准备自己站起来。不远处的亮亮妈却满脸惊慌地跑过来,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喊道:“可怜的宝贝啊,摔疼了没有啊?”亮亮突然大哭起来。

【现象解析】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呵护成了培养孩子勇敢品质的一大障碍。这些无谓的关心会让孩子认为“原来这件事这么严重,我肯定会很难过!”或是觉得“原来这件事这么困难,我肯定做不到!”这种错觉让他失去对问题和自我能力的正确把握,即使面对一些自己能够克服的困难,也会因没有自信而丧失勇敢面对的勇气。

【视点提示】生活中,家长应适时“冷漠”,给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应付所遇情况,从而克服对家长的依赖心理,锻炼独立性和自信心。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情况并不严重,家长就应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等孩子站起来后,再通过及时的夸奖来强化这种行为。这样,当孩子下次再摔倒时,就会勇敢地自己站起来了。

二、少一些威胁恐吓
【生活镜像】玲玲不好好吃饭,妈妈哄了半天还是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发火了:“再闹别扭就把你送给别人!”玲玲吓得乖乖端起碗来。以后,爸爸便常用这一招来对付玲玲。渐渐地,玲玲变得心神不宁,怕见生人,胆子越来越小了。

【现象解析】孩子关于“恐惧”的体验是后天形成的,来自家长的威胁和恐吓是形成孩子恐惧体验的主要来源。学龄前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性很强,如果动辄扬言“不要你了”、“送给别人”,孩子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变成内向胆小的“惊弓之鸟”。有的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狼来吃你了”、“妖怪来了”等语言吓唬孩子,也会让孩子的心理感到恐慌。

【视点提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胁和恐吓获得孩子暂时的乖巧,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善于理解和赏识孩子,不要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及时发现他的长处和进步。例如孩子吃饭时总是把饭菜掉到餐桌上,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精细动作和自制能力还不完善,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然后通过赏识和鼓励,促使孩子改进缺点,比如:“你已经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就能成为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孩子了!”

三、多一点亲身体验
【生活镜像】下雨了,妈妈给4岁的明明穿上雨衣,送他去幼儿园。明明高兴地跑在前面,忽然他发出一声尖叫,小脸吓得煞白,站在那里不敢动弹。妈妈跑过去一看,原来路上有条蚯蚓。妈妈在蚯蚓跟前蹲下,对明明说:“蚯蚓是益虫,不会伤害人,来,你碰碰看。”明明连连摆手说:“不要,我害怕!”妈妈用手指轻轻碰了一下蚯蚓,说:“不用怕,妈妈都敢碰,你是男子汉,还害怕一条小虫子吗?”在妈妈的鼓励下,明明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捏了起来。“宝贝真勇敢!” 在妈妈的夸奖下,明明高兴地笑了。

【现象解析】孩子往往会因为对事物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鲜艳的东西,有的害怕突然出现的小动物等。另外,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恐惧也来自家长的影响,比如,妈妈看到蟑螂时连声尖叫,孩子就会因此觉得蟑螂是件可怕的东西。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害怕就任由他远离事物,不给他观察和接触的机会,只会让他对这些事物产生更深的恐惧心理。

【视点提示】孩子的这种胆怯大多是因为缺乏自信才产生的,而自信要建立在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当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时,家长应先教给孩子相关的知识,帮助他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让孩子明白这个事物并不可怕,然后再通过亲身示范,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消除恐惧感。如有的孩子害怕小动物,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让他建立对小动物的正确认识和良好印象,然后通过示范和这些小动物相处的方法,鼓励孩子去亲身接触,这样,孩子的恐惧就会烟消云散了。

四、多一点快乐冒险
【生活镜像】7岁的乐乐和爸爸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把球打飞上了房顶,乐乐对爸爸说:“帮我搬梯子行吗?我要爬上去捡球。”爸爸说:“我可以帮你,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什么条件?”“爬房顶是很危险的,你一定要抓牢梯子,到了房顶不要乱动;另外,为了你的安全,爸爸要和你一起上去。”乐乐答应了。在爸爸的帮助和保护下,乐乐顺利地拿到了球,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现象解析】勇敢与冒险是紧密相联的,适度的冒险是培养孩子勇敢品质的重要方法。有些家长因为怕出危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冒险精神的培养,这样会让孩子滋生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责任感差等缺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当孩子对冒险性的活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千万不要毫无理由地拒绝孩子,更不要训斥和吓唬他:“掉下来就没命了!”“你想找死啊!”这会扼杀孩子可贵的冒险精神,使孩子变得胆小怯懦。

【视点提示】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孩子玩一些带有冒险成分的游戏,比如荡秋千、滑板、游泳、骑自行车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坐过山车、登山、跳水等。面对孩子的冒险活动,家长要从容对待,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赞赏。当然,家长一定要事先给孩子讲明活动的危险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必要时,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冒险,给他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保护。

参考 身心灵在线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0

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子就能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爱的是现实中而不是他们心中期待的自己。他自然会获得更多做事或与人交往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和别人冲突时,挨了打却不知道还手,这是怯懦的表现,并且常常为此而苦恼。事实上,要求孩子坚决还击或者一味忍让,都是在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他的力量。因为,当只能靠还手来证明自己的勇敢,或只能靠忍让来证明自己的包容时,孩子已经处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恐惧中,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力量来源:灵活。父母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做出灵活的选择,譬如警告对方、离开、还击、找父母或向老师求助等等。除此之外,很多父母都没有教会孩子对冒犯他的人坚定地喊“住手、不”,并且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情绪,那么又如何能要求孩子勇敢?

父母教养方式过于严厉苛责或溺爱娇惯,也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勇气,不够独立。如果父母苛责孩子完美,对孩子的失败、错误缺乏包容,会导致孩子因为惧怕做不好而习惯退缩,不愿意去冒险。而父母溺爱、娇惯,凡事替代包办,则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对自己没信心。与人交往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不懂谦让和妥协,最终被孤立。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勇敢、自信,就要鼓励孩子多尝试,包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放手让孩子自己多做,积累成功的体验。当孩子确信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哪怕做不好,也不会被爸爸妈妈责备,自然会表现得更有勇气和信心。

最后,父母还要注意,不要曲解了“勇敢”的本意。勇敢,不是争抢玩具时的霸道,不是集体劳动时的斤斤计较,不是睚眦必报。一个在规则中成功建构了自我,拥有良好品行和强大内心力量的孩子,会像水一样柔软、包容,却拥有改变对方的能量。那些崇尚暴力,从不敬畏规则和界限的人,其实内心才是脆弱无力的,他们会逐渐被孤立而失去发展的机会。真正的勇敢,就如孟子所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果自己理亏,即使对普通人,我也不去恐吓;如果自己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第3个回答  2010-06-26
放开手让他自己去闯
碰壁不一定是坏事
不要以为去宠他
孩子懦弱多半是因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