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潮》的原文加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30
《白洋潮》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行。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如如百万雪狮,怒滚怒跃,无地不怒。怒索儿渺然,不见首尾。无垠广野,非潮汐往来冲激,则平沙无垠。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如豆,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余思其理,盖是时新秋,水大,故潮信至,则声如怒雷,激射百尺,触石蹴如,无不为也。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

在浙江三江口看潮水,实在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如此。

明朝崇祯十五年八月,(我)到白洋祭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同行。到海塘上,听说要看潮水,我(顿时)急忙前去(海塘),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们)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到塘上。稍微靠近了一点儿,就隐隐地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渐渐又靠近了一点儿,(潮水)喷沫溅花,像百万只雪白的雄狮,怒吼跃起,没有一处不是怒吼着的。怒吼着的潮水像儿马一样渺小而远远地看不见首尾。无边的广阔田野,不是潮水涨落冲洗,就一片平坦的沙滩没有尽头。

潮水涌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像豆子般大小的水珠,(我们)四个人都沾着水花打湿了面颊。潮水旋转着向右涌去,龟山一挡,轰雷似的非常大声,(潮水)像用炮碎碎的龙湫,像半空中的雪舞一样。看的人惊慌眩目,坐了半天脸色才定下来。

前辈人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更大,为什么呢?”

我思考这个道理,大概是因为这时正是农历八月,水势涨得很大,所以潮水的信息一到,就声如怒雷,浪像百尺高,触着岸边的山石,就溅起像雪一样白的浪花,没有不这样的。而租用看潮的帐篷,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着。

《白洋潮》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时空为序,先交代了看潮的时间、地点、同游者以及潮涨前江面的平静景象,然后依次描写远望、近看、细观白洋潮的壮观景象,最后写观潮后的感想。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比喻贴切形象,描写细致入微,其刻画之细腻、描摹之传神,令人叹服。

文章第一段写潮来前江面的平静景象,为潮来时的汹涌澎湃蓄势。文章第二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是全文的重点。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了白洋潮的壮观。先写远望所见的潮头一线,长堤上“喧传”的“今年暗涨潮”的话,交代了潮涨的原因,为下文写潮来之盛伏笔。再写潮头渐近,露出水面白如驱鹅之状,写出潮水的颜色和形态。接着写潮头又近,喷沫溅花,如百万雪狮,怒滚怒跃,写出潮水的声威。最后写潮头奔到塘上,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如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