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的物理性质

如题所述

土壤的物理性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土壤结构与孔隙性、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容量以及土壤耕性。以下是各个条目的详细解释:
1.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指的是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形式。学术界对于土壤结构的定义存在差异。苏联学者认为,土壤结构是土壤中不同大小、形状、孔隙性、力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综合。
2. 土壤孔隙
土壤孔隙是土壤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它们是土壤中容纳水分和空气的空间。土壤孔隙状况通常通过孔隙度和孔隙直径来表征。
3.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存在于土壤颗粒表面和颗粒间的孔隙中,以固、液、气三态存在。它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灌溉水、地下水上升和凝结水。土壤水分对矿物风化、有机物质合成与分解、元素富集和迁移等过程有重要影响,并是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4.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土壤颗粒表面、未被水分占据的孔隙中,以及溶于土壤水中的空气。土壤空气的含量、组成和更新状态对植物生长,特别是根系发育和生长,有极大影响。此外,土壤的生物学过程、化学过程以及养分的有效性也与土壤空气相关。
5. 土壤热容量
土壤热容量,也称为土壤比热,是指单位土壤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以土壤重量为单位时称为土壤重量热容量(Cp),以土壤体积为单位时称为土壤体积热容量(Cv)。干燥土壤的体积热容量等于土壤重量热容量与土壤容重的乘积。
6. 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描述的是土壤在耕作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当土壤处于硬性结持度时,耕作阻力大,易形成大土块或粉末状。处于粘滞结持度时,土壤承载强度低,机械难以运行,易破坏土壤结构。而处于塑性结持度时,耕作中易发生粘闭。这三种结持度都不利于土壤耕作,只有处于酥性结持度时,土壤才适宜耕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