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越国国都在现在哪座城市?

如题所述

  越王勾践即位于公元前496年。他即位后,随即把他的国都从会稽山内部的岘大城,迁移到山麓冲积扇的平阳,作为他进入平原的第一步。可惜他的强邻吴国,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就侵入他的国境,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首都即今苏州去作人质,直到公元前490年才获得释放。返国后,他没有再进入会稽山区,而于当年在今绍兴城区建立了他的新都小城。

  越王勾践择地建都的战略思想,可以从他的谋士大夫范蠡的一句话表达,范蠡说:“今大王欲国树都,并敌国之境,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立霸王之业。”这就是他决心要把国都从闭塞的会稽山移往广阔的宁绍平原的理由。

  宁绍平原以曹娥江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今绍兴城位于这片平原的西部,北滨杭州湾,南接会稽山,具有负山面海的形势。城东西两侧,各有曹娥江和浦阳江作为屏障。今绍兴城恰恰座落在这片平原的中心,地理位置是十分优越的。当然,地理位置是一个大前提,建立都城的条件还必须考虑当地的具体自然环境。前面已经提到,宁绍平原是一片潮汐出没的沼泽平原。在这里,即使建立一个普通的聚落,也必须利用平原上的孤丘地形,更何况建立一座都城,考虑当然更须全面。今绍兴城地区,在东西约二点五公里、南北约三点五公里的范围内,冲积层上崛起的大小孤丘达九处之多。其中较高的是海拔七十六米的种山、海拔五十二米的蕺山和海拔三十二米的怪山三座,构成三足鼎峙的形势。在这样一片平易四达的平原中心,竟存在着这样一处孤丘罗列的胜境,这当然是立城建都的理想地址。

  由于吴国的大军随时可以入侵,勾践必须抓紧时间,建筑一座足以抵抗吴军入侵的堡垒。因此,他选择了在九处孤丘中最高的一处,即种山的东南麓兴建。种山,以后又称卧龙山、龙山或府山,是一座略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孤丘。山的北麓陡峭,南麓缓倾,从西南到东北有六个高阜。其中第四高阜最高,而第五高阜南麓坡地最广,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建立宫室,并从事垦殖。这一带又富于泉水,使都城的饮水不虞匮乏。都城西北以种山为屏障,不仅具有有利的小气候条件,而满山林木,提供了燃料的来源。范蠡又在最高的第四高阜上建造了一座飞翼楼,即今望海亭,其实就是了望台。当时,钱塘江口从南大门入海,从飞翼楼可以北眺江滨,对吴国的军事行动,了如指掌。

  就这样,越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建成了这座周围只有一公里稍多的国都兼军事堡垒,使整个部族有了一个新的、坚强的政治中心。于是,紧接着小城的建成,范蠡又在小城的外围建筑了城周大于小城十倍的大城,把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孤丘都包围在内。可以设想,在范围广阔的大城之中,除了街衢、河渠、屋宇、工场等以外,还有许多牧场和耕地。小城是越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大城则是越国的经济中心和生产基地。小城的迅速建成,为大城的兴筑赢得了时间;而大城的兴筑,又为小城保证了给养,进一步巩固了小城的基础。从此,小城和大城就结成为一体,称为大越。这就是越国的国都。而越王勾践以此为基地,实行了他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计划,终于覆没了吴国;并且北上称霸,成为一个大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9
会稽(绍兴)
第2个回答  2010-07-09
绍兴。
第3个回答  2010-07-09
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