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苏联在乌克兰是不是被德国包围了几十万军队?

如题所述

基辅会战苏军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66万人被俘,直接导致苏联下南防线的崩溃 .苏德战争期间,德芬联军同苏军于1941年7月10日~1944年8月9日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地区实施的一系列大规模攻防战役。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W.R.von勒布元帅)进至韦利卡亚河地区后,企图在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和芬军(总司令为CG.E.曼纳海姆元帅)主力协同下,从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芬兰东南部实施南北对进,夺取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尔后向莫斯科方向转移兵力。苏军西北方向部队(总司令为苏联元帅KY.伏罗希洛夫)奉命坚守列宁格勒,钳制和消耗德军兵力,以减轻莫斯科方向的压力,待机转入反攻。德芬联军的参战兵力有4个集团军、1个装甲集群和部分空军,分编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南部突击集团编有德军31个师,由德军第1航空队的760架飞机支援;北部突击集团编有芬军14个师又3个旅和德军1个师,由芬兰空军和德军第5航空队一部共547架飞机支援。苏军先后参战的有: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共计39个师又2个旅)、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奥涅加湖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的兵团,以及大量民兵。会战中,苏联军民在城市内外建立了完整的防御体系。会战长达三年零一个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德芬联军实施南北对进,苏军在列宁格勒接近地进行防御(1941.7~9)1941年7月10日,德军主力开始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向卢加和诺夫哥罗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部分兵力从拉脱维亚向爱沙尼亚实施辅助突击;同日,芬军从拉多加湖以北向苏军卡累利阿防线发起进攻。至7月底,德军前出至纳尔瓦河、卢加河、姆沙加河一线,芬军在拉多加湖东北进至1939年的苏芬边界附近,并向卡累利阿地峡东北部发起进攻。尔后,德芬联军进攻受阻,变更部署。8月8~10日,德军在赤卫军城、卢加和诺夫哥罗德方向先后转入进攻。16~20日,德军占领金吉谢普、诺夫哥罗德和丘多沃,切断莫斯科至列宁格勒的铁路和公路。21日,德军从赤卫军城筑垒地域东南向列宁格勒方向迂回,为苏军所阻。28日,德军占领塔林海军基地。29日,苏军撤销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将其所辖各方面军直接隶属于最高统帅部。30日,芬军占领维堡,9月初在卡累利阿地峡进至1939年的苏芬边界一线。7日,芬军在拉多加湖以东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尔后沿斯维里河一线转入防御。8日,德军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11日,德军从赤卫军城以西进至乌里茨克地域,直接威胁列宁格勒。同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GK.朱可夫大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以卡累利阿地峡一部兵力增援最受威胁的地段,从海军抽调大量人员上陆作战,并以民兵补充各级预备队。9月底,德军装甲兵力调往莫斯科方向,在列宁格勒方向的突击力明显下降;苏军以顽强防御阻止了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西南和南接近地战线趋于稳定。

第二阶段,德军封锁列宁格勒,苏联军民进行反围困斗争(1941.10~1943.1)1941年10月2日,芬军占领彼得罗扎沃茨克,尔后沿摩尔曼斯克铁路北上。16日,德军向季赫温、基里希和小维舍拉方向发起进攻。22日,德军占领蒙海峡群岛,苏联守军一部撤往汉科半岛。11月8日,德军占领季赫温,切断苏联向拉多加湖运送物资的唯一铁路干线,使列宁格勒不能经该湖得到补给。11月10日~12月30日,苏军在诺夫哥罗德、小维舍拉、季赫温和沃尔霍大地域转入反攻。11月22日,苏联在拉多加湖开辟了一条被称为“生命之路”的冰上运输线。当年冬季,经该线向列宁格勒输送物资36万余吨、兵力6个师又1个旅,后送居民近54万人、工业设备约3700节车皮。至12月2日,驻汉科半岛的苏军2.2万余人从海路分批撤到列宁格勒。3日,芬军进占汉科半岛。9日,苏军收复季赫温,至12月底将德军逐至沃尔霍夫河左岸,恢复了季赫温至沃伊博卡洛的铁路交通,粉碎了德军前出斯维里河与芬军会合的企图。1942年1~4月和8~10月,苏军以2个方面军先后向柳班方向和锡尼亚维诺方向实施东西夹击,但未能解除德军的封锁。

第三阶段,苏军突破德军封锁(1943.1~12)1月12日,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在约900架飞机支援下,开始向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实施相向突击。18日,两路苏军在第五和第一工人新村地域会合,一部兵力收复施吕瑟尔堡,并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条8~11公里宽的走廊。随后,用17个昼夜在此抢修铁路、公路各一条,初步恢复了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夏秋两季,苏军以积极行动挫败德军重新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攻占德军的坚固防御枢纽锡尼亚维诺,改善了已方态势。

第四阶段,苏军完全解除德军封锁(1944.1~8)苏军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胜利后,至1944年初已具备在西北方向实施进攻、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封锁的有利条件。1~3月,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实施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放列宁格勒州大部、加里宁州一部,尔后转入防御。6~8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右翼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发起卡累利阿战役,先后攻占维堡,收复彼

参考资料:网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8
基辅会战,官方数据苏军被俘66万3千余人。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失败。德军中路的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装甲部队迅速南插,与南方集团军群的纵深穿插部队共同合围了基辅。在合围的危险已经比较明显的时候,朱可夫曾经明确地向斯大林指出过。斯大林也不是没有估计到后果。主要考虑两点:
第一,基辅是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对俄罗斯人民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主动放弃基辅,会给苏联各族军民带来精神上的巨大打击。
第二,死守基辅,虽然会损失很大,但是可以换取时间,为后备力量的集结赢得宝贵的喘息机会。当时苏军要做的就是“用空间换时间”。事实证明,这一策略从战略上讲还是奏效了,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沉重的。
第2个回答  2010-07-08
岂止几十万,基辅会战一次德国就保卫吃掉了66万多的苏联军队。
第3个回答  2010-07-08
是的,这就是著名的基辅大会战,当初斯大林是想在基辅阻击德军,使其能有反应时间来组织后被力量来反击,但是,最终没能阻挡德军战车的车轮,被德军全歼60多万,从而使苏军元气大伤,一溃千里,只到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才组织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7-09
是的,这个是基辅大会战。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包围战,全歼苏军六十万人。单从军事角度来说,是一次伟大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