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己辨别平足

如题所述

大家在走进健身房之后一定会有过这样的经历:教练给大家做完体能测试或者评估或者体成分测试之后,一定会巴拉巴拉巴拉巴拉说一大堆咱们身体现存的问题,尤其是体态问题,其中最容易会被提到的是第一足弓(足弓塌陷、也叫扁平足),第二膝关节(X型腿O型腿或者说膝内翻膝外翻),第三骨盆(骨盆前倾、侧移旋转等),第四颈椎(头前引或颈椎大包也叫富贵包)。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网图不良体态展示
人类自从四肢行走进化到双足站立行走,力的传导已经从前后进行,转变成了力的承载自下而上的结果。

人类进化体态图
那既然是自下而上,首当其冲的就是足部的结构。今天就跟大家说一下,扁平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怎样去判定自己有没有扁平足?
正常情况下,由于足部骨骼的存在,足部从前到后、从左到右都是弓形的。

足部的横弓和纵弓
足弓有韧带和肌腱加强,并通过肌肉和韧带帮助支撑整个身体。它还能像弹簧一样,在跑步和行走时推动身体前行。这减少了关节的磨损,并节省了体能。
然而多种原因可能会导致足心变平,这使人站立时整个脚掌与地面接触面儿变大,这种情况叫做足弓塌陷或者扁平足。
当足弓变平时足部过度内旋(脚往内翻),这导致了腿的错位变形,进而使体位变化和步态障碍。
婴儿时期(1-5岁)有扁平足是正常的,因为此时足弓尚未发育。正常幼儿的足弓伴随着肌肉韧带和骨骼的生长而发育。如果穿太紧的鞋子,有时会导致足弓塌陷。还有穿对足弓有过多支撑的鞋会影响足部肌肉的力量、进而导致足部力量缺失的足弓塌陷。
长时间高强度的身体承重也会导致正常成年人的足弓,短时间塌陷。如果此时不加意及时纠正或者干预,有可能演变成为真正的功能丧失而引起的足弓塌陷。
足弓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平,数十年后(30-70岁间)脚踝内侧和支撑足弓的肌腱会磨损退化(这在40岁以上的妇女中最为普遍)
通常情况下扁平足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症状出现可能是在体力活动后足跟和足弓疼痛或者肿胀。
另外由于扁平足导致腿部需主动调整站立及维持身体稳定时的用力,会导致小腿肌肉疲劳,膝关节损伤、踝关节内侧也会发生肿胀。
那我们普通人怎样去判定自己有没有足弓塌陷或者是扁平足呢?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正常站立,踩向地面儿,看脚部在地面儿留下的印记;第二种是从后面观,小腿中部足踝中部脚跟中部取三个点画一条线,看三个点所连成的线是否是一条直线?
先看图。

足部印记法观察足弓
如图所示,用红线标出的两种足型,就是扁平足的足型。正常足弓,留在地面上的印迹应该是留有一个月牙形的空白。反之,高足弓就是形成一个完全架空的断足掌印儿。

划线观察法察看足弓
如图所示,在小腿后侧中段的中间取一个点为A,在足踝中间取一个点为B,在足跟的中间取一个点为C。然后把AB连成一条直线,BC成一条直线。如果ABC、3个点连成的线像图中黑线一样是向内折点,那可以判定是有扁平足的现象。反之,如果ABC、3个点连成的线像图中白线一样是向外折点,那可以判定是有高足弓的现象。
OK。如果已经通过两种方法,分别或者说共同确定了自己是扁平足,那在运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避免长时间大重量高强度的,站立或蹲或行走,以减少足弓的压力和由此带来的其他关节的损伤。
其次,平时可以通过训练足底部肌肉的力量,来增加肌肉对足底骨骼的支撑(比如用五个脚趾像手指一样去抓握毛巾,松开再去抓握反复练习);增加小腿的力量和耐力来缓解足弓的压力。
最后可以通过扁平足的矫正鞋垫儿,来把足弓支撑起来,减轻足部血管神经压迫的现象,减轻尤扁平足带来的疼痛或肿胀。
OK,小伙伴们是否已经能测出来自己足弓是否正常,或者属于扁平足高足弓了呢。
如果是扁平足的话可以私信我,我教给大家怎样去训练减轻扁平足情况和由此带来的其他关节损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扁平足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通过对鞋底的磨损程度来进行鉴别。因为扁平足准确的来说,是由于足弓消失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它磨损的主要地方是足底中间靠内侧的位置。如果鞋底的这个地方磨损比较严重的话就可以初步判断为扁平足。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足底的印记来判断是否有扁平足。可以在足底沾上水,然后在纸上踩脚印,看一下脚印有没有足弓。如果脚印显得细长,说明有足弓是正常的。如果脚印显得非常胖大,没有明显的曲线,说明足弓已经消失或者不明显,这就说明可能是扁平足。自我鉴别的最主要方法就是通过上述两个方法。
第2个回答  2020-09-30
扁平足一般指平足症,是指人体足弓低平或消失以及患足外翻,人在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足弓是脚的一个重要结构,它能够使足部充分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人体的行走及跑跳等活动。扁平足可以是先天获得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关节退变、创伤、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神经性病变、肿瘤、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继发性扁平足。

扁平足怎么判断

1、足部疼痛。扁平足患者的足部纵弓塌陷,足底扁平,且足跟外翻,其足底内侧常有疼痛感,并且会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后加剧,出现进行性疲劳加重的现象。偶尔疼痛可位于踝关节外侧即外踝附近。

2、足部关节肿胀。足部疼痛的关节有可能出现肿胀,多见于足舟骨结节处。

3、步态异常。扁平足患者的足部疼痛及足弓塌陷可能造成行走及跑步能力下降,步态异常,常呈外八字步态。

4、其他部位疼痛。扁平足可对身体的其他关节造成影响,如因患足的过度外翻及内旋引发膝、髋、背等部位产生疼痛和关节炎症状。

5、严重的平足畸形。可能出现足踝部其他关节受累的情况,使其柔韧性逐渐降低。
第3个回答  2020-09-30
足印分析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测量方法,通过足印分析间接诊断扁平足,由于其方便高效被广泛用于评价足功能的降低以及跟骨外翻,通过测量足印图可以对足进行分类,评价内测足弓高度和跟骨外翻程度,扁平足是指这个足弓消失,正常人的足弓高度是14毫米到18毫米,低于14毫米的为扁平足,高于18毫米的为高弓足。检查的时候就是说这个初步检查时让患儿取站立位,从足踝前方和后方视诊检查后组和前组整体的力线关系,注意负重状态下足纵弓的形态,足部结构可能在坐位时表现为正常。

但在负重受力后期发生明显的改变,常见于过度松弛型平足畸形,柔软性组织畸形和趾指关节过度松弛的患者。从后方检查,可见受累的后组一般呈外翻状以及因前足外展而出现的多指证,从后方观察患者深吸实行单侧或双侧提重实验的情况,如果不能完成单测提重或是缺少后足对称性的内翻活动,提示存在颈后肌腱疾病。
扁平足由于距骨内倾、跟骨外翻、足弓塌陷,从而使下肢负重线(股骨头中点、髌骨中点及第1、2趾间趾蹼成一直线)内移而不通过第1、2趾趾蹼,有足外翻畸形并产生临床症状者才称为扁平足。轻症患者长距离行走能力降低,严重病人常表现为步态异常、足踝疼痛、肿胀等。如因患足的过度外翻及内旋,造成膝关节代偿性外翻及髋关节代偿性外旋等,继而可能引发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等。
第4个回答  2020-09-30
每个人的双脚都有一条完美的弧线,这条弧线就是我们常说的足弓。足弓,可以帮助人走路缓冲震荡、适应地形、保持稳定。

而扁平足会导致足弓塌陷,在跳跃或者高处落地的时候,身体的弹性缓冲小,相应的冲击力就大,容易损伤骨性结构。

足部是可以直接影响到膝关节、髋关节,甚至是脊椎,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如X型腿、骨盆前倾、脊椎侧弯、高低肩、跟骨外翻、膝关节疼痛......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好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往上的楼层也会出现倾斜。

参考下图,因扁平足导致身体骨骼发生变化

↓↓↓

扁平足也许在儿童期没有任何症状,但它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隐藏着对人体生物力线改变的隐患,比如会较一般人更快出现下肢关节疼痛、背痛、上背部疼痛的问题出现。

关于扁平足,要重视。一起来自我检测一下吧!

开始测试吧

1.自我检测扁平足方法

第一步:赤脚,把脚底沾水弄湿

第二步:找一张报纸或白纸,用正常力踩上去

第三步:观察足弓,看足内侧有无隆起,并对照下图判断

同时,扁平足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那么,请继续完成测试2......

2.你是先天性扁平足吗

非负重情况下(即脚离地),有足弓存在;

负重情况下(即脚踩地面),足弓较低或无足弓。

——后天性扁平足

在非负重情况(即脚离地)与负重(即脚踩地面)时,足弓都不存在。

——先天性扁平足

先天性扁平足,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遗传或足部骨骼肌肉异常而发生,相对来说要少见。程度轻微的,长大后会恢复正常,严重的话,会在青春期开始出现并发症。先天性平足矫正,需要使用矫正鞋垫,预防身体发生更多的问题。

后天性扁平足,由于长期的走路姿势不正确、穿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奔跑导致足弓塌陷。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加上矫正鞋垫达到矫正效果。

一般来说,8岁以前穿矫正鞋垫有机会完全治愈,若超过8岁则只能使用功能鞋垫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