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古代是什么称呼?

如题所述

古时并不流行叫“被子”,先秦时人们称被子为“衾(qīn)”、“裯”、“寝衣”等。

“衾”与“被”的区别,还直接反映在厚与薄上。衾是厚被,里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被(寝衣)是一种没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夹被,寝衣是午休这类短暂休息时用于覆体的,故古人又称寝衣为“小卧被”。

古人被子的大小与使用者的身高有关,像做衣服一样“量体制被”。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乡党》里有这么一说:“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意思是休息时要有小被,长度是一个半身高。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以汉尺来算,其身高约在2米22,即使以孔子生活时代的周尺来算,身高也在1米91。据此可知,孔子盖的被子应比一般人的大许多,长或在3米3,短也有2米9。

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盖的被子最小宽度为一幅。一幅宽的被子应是小孩用被,或非冬天情况下短暂休息时覆体用。古代成人所用的单人被一般不会少于两幅宽,双人大被都在三四幅宽。也就是说,古人所盖被宽在1米至2米之间,这与现代人所盖被子的宽度差不多。

在古代,能置办一床像样的被子并不容易,经济好的人家被子可以做得既大又厚,而穷人的被子既小又薄,有的连小被也置办不起。但由于被子是御寒之物,所以古代乐善好施之人常会在冬日给穷人“送衣送被”以表达关爱,现代流行的“送温暖”一词就是由此演绎出来的。

扩展资料

古代被子里面填充何物

像今人一样,古人居家也会准备冬夏两套被子。如魏武帝曹操,生前就做了不少被子。晋人陆云在《与兄机书》里记载,他看到曹操的生前遗物中“有寒夏被七枚(床)”。

古时一般人是用不起绵被的,穷人只能盖“布衾”,而有钱人才用“丝衾”。在现代考古中,多有丝衾实物发现。

在棉花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做被子的布是葛(南方)、麻(北方)一类植物纤维来纺织的。而更早时候,被子是用兽皮来制作的,“被”字右边是“皮”或与此有关连。

除了单被外,冬天御寒的被子是需要填充物的,即所谓“被胎”。在没有棉花之前,用不起真丝的古人多用“絮”做“被胎”,芦花、杨柳絮、敝绵(真丝下脚料)、茅草都可以做絮,明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居笺》“芦花被”称:“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

此外,古人还用鸡、鸭、鹅、羊等禽兽的羽、毛来做填充物,现代人喜欢的“鸭绒被”、“羊绒被”,在古人面前其实并不新鲜。唐宋时,随着造纸术的进步,人们又想到用纸来做被子,此即“纸被”,纸被以福建产质量最好。

明清以后,棉花成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还因此出现了“弹棉花”这一行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布衾是唐朝的老百姓用的布一般是用麻、葛等制成,衾为被子。
锦衾,锦缎的被子,这是富贵人家才会用的被,用丝织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02
布衾是被子的古称。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第3个回答  2015-12-02
布衾是被子的古称。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第4个回答  2015-12-02
布衾是被子的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