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的意思

如题所述

雕虫小技的意思是: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拼音:diāo chóng xiǎo jì

出自:《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释义:雕虫小技,我不如你;国家朝廷的典章制度,你不如我

示例:这点雕虫小技,瞒不过他的眼睛。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文字技巧

近义词:奇伎淫巧、虫篆之技

扩展资料

反义词:雄才大略

意思是:杰出的才智和宏大的谋略。

拼音:xióng cái dà lüè

出自:《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释义:如果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不改变汉文帝、汉景帝时的俭朴作风,爱护百姓,既使是《诗经》、《尚书》上所称道的古代圣王也不过如此!

示例:战局的演变,显示了指挥员的雄才大略。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3
diāo
chóng
xiǎo
jì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典故出处
《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近义词
雕虫篆刻
反义词
雄才大略
英文翻译
insignificant
skil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成语举例:这些玩意儿,尽是些雕虫小技,不过解闷消闲。我讲的是长枪大戟,东荡西驰的本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文字技巧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第2个回答  2006-12-07
“雕虫小技(雕虫篆刻);与时俱进(行)”

如果要说“雕虫小技”这句中国汉语成语和“与时俱进”这句目前经常使用的句子,是四川方言,可能许多人会大吃一惊,但是,这两个句子,的确是正宗的四川方言。

“雕虫小技”,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成语之一,但是,这个成语原本是取于“雕虫篆刻”一词,这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成语是“雕虫篆刻”,大概是因为这句成语太文雅的缘故,因此,后来便被民间逐步转称为了“雕虫小技”了,意思还是与“雕虫篆刻”是一样的,带有一定的贬义。

而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与时俱进”这句组词,其是长期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句专门指意人要根据时势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的一种言行情况,其原本组词是“与时俱行”。这句组词,也是来自于四川方言。

下面,我给大家考证下这两个句子的词源。

“雕虫小技”,这句成语,是直接来自于西汉时期的成都人扬雄的思想巨著《法言》,“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或曰:“赋可以讽乎?”曰:“讽乎!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法言·吾子》)

在元朝时兴程朱理学而开始贬低扬雄之前,扬雄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地位甚高,他是仅仅次于孔子的中国圣人,他的许多著作,比如《太玄》、《法言》、《方言》及其他大量的辞赋,都曾经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扬雄是40岁才离开成都去当时大汉的首都长安做官,所以,他的许多语言习惯,都是当时四川地区的方言,再加之当时的蜀地本来就是秦汉两个王朝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因此,四川地区的许多方言,后来就成为了中国通用汉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雄的《法言》问世之后,“雕虫篆刻”这句组词就已经广泛运用于世了,后来,就成为了中国人经常使用的成语之一了。

扬雄在《法言》中为什么会把文学辞赋比喻成为“壮夫不为”的“雕虫篆刻”的小儿之技呢?这与他的治学阅历直接相关!因为,西汉时期的“贤良文学”,属政府专门设置的一种专门批评朝政的地方职业文人,这些文人大多是以喜好文学艺术为生,而这样的文人批评朝政,大多带有强烈的文学艺术的夸张色彩,情感有余而理性不足。因此,在西汉后期,这样的一大批贤良文学人的过激言行已经引起了许多严肃思考问题的知识分子们的注意和不满。扬雄是以文学扬名京城的,他早在没有出蜀地之前,就已经是蜀地著名文人了,特别是他对成都市还专门写作过许多赞美文学辞赋。但是,扬雄随着自己对宇宙人生的严谨思考和学问历程,他在壮年之后就已经意识到了通过情感夸张的文艺思想方法去批评朝政,是一种非常危险和不负责任的情况,因此,他认为“讽一劝百”这种以文学艺术方式去干预和批评朝政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是一种感情多于理智的幼儿行为,是不如劝解这样的行文方式的。而扬雄这里所说的“劝”,其实就是一种将思考和文字建筑在大量调查和研究基础之上的的论说文方式。

从扬雄的《法言》中,我们还可以知道,长期以来被中国文人津津乐道的“讽一劝百”这种特殊的文艺干预政治的词汇,特别是鲁迅的极力推崇的“讽一劝百”战斗文艺形式,也最早来自于扬雄。但是,大概许多人并不知道,扬雄当年是反感和抨击“讽一劝百”的这种“雕虫篆刻”这种小儿般的干预朝政的文艺批评方式的。

而“与时俱进”这个组词,则直接来自于西汉时期成都人严君平的《老子指归》,严君平是一个一生都没有出过川的人,一生都生活在四川地区,他的语言习惯当然都是四川本土方言的。他的《老子指归》有可能被后人修改过,但是,毫无疑问,他的这部思想巨著《老子指归》主要思想和语言,又肯定是严君平自己的。

严君平说:“正名以覆实,审实以督名。一名一实,平和周密,方圆曲直,不得相失。赏罚施行,不嬴不缩,名之与实,若月若日。一名正而国家昌,一名奇而国家役。养国之密,无有所常,屈伸取与,与时俱行。继乱任法,遭逆任兵,守平以道,体德为常。大小相遇,以正相望。失正则化之,不从则禁之,不止则制之,不伏则伐之。”(《老子指归》)

严君平这里说的“与时俱行”,主要是指意的人要根据时势具体情况而言行的情况,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还论述到“与时”的情况,比如:“秉微统要,与时推移,取舍屈伸,与变俱存。……是以圣人,为之以反,守之以和,与时俯仰,因物变化。不为石,不为玉,常在玉石之间……道人事,与时化转,因之修之,终而复始。变化忽然,通神使鬼,形于无形,事无不理。穷于无穷,极乎无,有以能雕琢,复反其母。”(《老子指归》)

中国儒家经典中几乎是看不到“与时俱行”这样的思想的和组词的,这大概与早期儒家关注人事而不关注天文的习惯有关系。将天文和人事联系起来思考,还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扬雄和严君平,特别是扬雄的《太玄》可谓是开辟了天人合一的思考问题的基本模式。

严君平对中国道教的形成和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一些道教经典中不时会看到“与时俱行”这样的词汇,比如,《抱朴子·明本》中就有“唯道家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指约而易明,事少而
功多,务在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者也。”,此文中说的“与时迁移”,其实是与“与时俱行”是一样的意思。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现今中国人使用得非常普遍的汉语成语和习惯组词的“雕虫小技;雕虫篆刻”与“与时俱进;与时俱行”及其“讽一劝百”这样词汇的词源,应该都来自于四川方言!
第3个回答  2019-11-13
第4个回答  2006-12-07
小菜一碟,小意思的意思,表示此事物对其没有任何难度。
相似回答